文档详情

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探讨.doc

发布:2018-01-01约2.4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探讨 刘世英 毛大华(通讯作者)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乳腺癌患者共80例,并选取30例乳腺腺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的BRC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腺病中BRC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90.0%,高于乳腺癌组织,组间比较有差异(P<0.0;BRCA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BRCA1蛋白与年龄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检测BRCA1蛋白能够及时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及患者,有利于早期干预,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发现乳腺癌与多种基因表达异常有关。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已被证实为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临床上将这种乳腺癌称为BRCA1基因相关性乳腺癌。本次研究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80例,经病理检查乳腺癌患者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5.38plusmn;3.29)岁。同时,选取30例乳腺腺病作为对照。   1.2 方法   1.2.1 试剂的选择   选择Santa Cruz公司的羊抗人多克隆抗体与快捷免疫组化Max VisionTM。   1.2.2 免疫组化方法   根据产品说明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实验,检测乳腺癌患者及乳腺腺病患者的BRCA1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柠檬酸修复液对其进行高温高压修复抗原,然后设立阳性与阴性两组对照,采用DAB进行显色,并用苏木精进行衬染,最后采用中性树胶进行封片。   1.3评价指标   由两位病理医师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判定,其中,BRCA1基因的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若细胞核存在定位明确、染色明显的棕黄或者是棕褐色颗粒细胞,则将其视为阳性细胞。若患者体内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大于10%则视为阳性病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乳腺腺病及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乳腺腺病中BRC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90.0%,乳腺癌组织中为67.5%,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x2=5.6897)。见表1。   表1 乳腺腺病及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阳性率 阴性率   乳腺腺病 30 27(90.0) 3(10.0)   乳腺癌组织 80 54(67.5) 26(32.5)   2.2 BRCA1蛋白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BRCA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在年龄le;4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BRC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低于年龄>45岁的患者,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中BRC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BRCA1属于NDA结合蛋白中的一种,它能够参与到人体细胞周期的调控以及DNA的损伤修复中,并在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核内起到转录调控的作用,若细胞因损伤严重而无法修复时,它能诱发细胞凋亡[2]。BRCA1基因突变对其蛋白合成质或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蛋白的正常功能,最终会促进肿瘤的产生与发展。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BRCA1基因只有在遗传性乳腺癌中才会发挥作用,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出现异常情况是比较罕见的。但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的学者发现,BRCA1基因在非遗传乳腺癌患者中也存在一定的失表达率,这说明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腺病中BRC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乳腺癌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BRCA1基因突变会导致BRCA1蛋白表达逐渐减少,甚至是缺失,进而诱发乳腺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le;4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BRC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低于年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