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护知识-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 参 质量变异: 发霉-含皂苷加工时含蔗糖具有吸湿性 变味-吸湿性使其成分酶解生成酒精、无机酸等 虫蛀- 养护方法: 密封 亲晾晒 注意防潮 鹿 茸 鹿茸富含大量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极易生虫,特别是茸尖皮下层;受潮宜出现变黑并生白斑。防止生虫可在周围用纸包适量的樟脑、花椒、细辛等;也可用酒精或白酒喷涂鹿茸表面。 海龙、海马 海龙、海马含大量氨基酸、蛋白质容易生虫,且害虫细小,不易察见。多在体内蛀蚀,特别是腹部最容易被蛀蚀。可经常晾晒或拌入花椒、细辛等干燥处保存。 冬 虫 夏 草 冬虫夏草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据医学科学分析,虫草体内含虫草酸。维生素B12、脂肪、蛋白质等 。因此容易被虫蛀,一般要单独密封保存,或与少量的丹皮同贮。 藏 红 花 藏红花香精油含量0.5-1%,主要成分是苦藏花素。着色物质为藏花素。容易泛油、变色、受潮、发霉等应密闭避光保存,多数存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其安全含水量为10~13%,相对湿度75%以下不易变质。 * * 中药养护知识 内容提要 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形式 影响中药变异的因素 中药养护技术 中药常见变异现象及防护 细贵中药的贮存养护 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形式 物理变化 指中药在质量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只在数量、大小、形状’物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形式。如:折断、脆裂、干缩、潮解、升华、挥发、冻结、融化、虫蛀、鼠咬等。 化学变化 指中药在质量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形式。 生理生化变化 指具有生理功能的生物体由于生命活动引起自身组成物质的变化。 影响中药变异的因素 中药自身的因素 含水量可造成:虫害、霉变、 潮解、软化风化 走味等质变 气温25℃,含水量25%枸杞宜发生虫害 霉菌的细胞的新陈代谢主要 是在水的作用下进行的 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把中药本身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质量不易发生变异。 化学成分 非水溶性物质 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脂肪、脂溶性维生素、挥发油、树脂、部分生物碱等 水溶性物质 糖、果胶、有机酸、鞣制、苷类、蛋白质、氨基酸及大部分无机盐类等 生物碱可能会氧化,分解而变质 苷类易水解 鞣质宜氧化变色 挥发油类易挥发而变质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温度 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适宜温度15~20℃ 对中药霉变的影响 适宜温度20~30℃ 对中药害虫的影响 适宜温度15~35℃ 湿度 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适宜温度10~15% 对中药霉变的影响 适宜温度75%以上 对中药害虫的影响 适宜温度80~90% 空气 日光 风 中药变质的生物因素 微生物最主要 的就是霉菌 害虫主要是危害 药材的仓虫约200种 老鼠是药物 贮存的大敌 中药变质的人为因素 指仓储、保管、养护管理工作对商品质量的 影响 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中药养护技术 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保管与养护以及影响中药贮藏质量因素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是在传承中医药学遗产和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贮藏中药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贮藏的理论与实践。 干燥养护 冷藏养护 埋藏养护 化学制剂 对抗同贮养护 气调养护 其他养护 干燥养护 作用:出去水分,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变质。 方法: 摊晾法(叶类、花类、根皮类) 高温烘干(如:大黄、山药、防风等) 生石灰干燥法(如:人参、枸杞等) 木炭干燥法 密封吸湿法 对抗养护法 是利用不同品种的中药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防霉化学成分的性质,来防止中药发生虫蛀、霉变的一种传统贮藏养护方法。 例如: 泽泻、山药与丹皮同贮防虫保色 藏红花防冬虫夏草生虫 大蒜防芡实、薏苡仁生虫 细辛、花椒养护动物类中药 中药常见变异现象及防护 霉变 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原因: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 受潮影响 生虫后发霉 危害:影响药物质量,并且产生毒素。 防护:严格控制中药水分 调控贮藏环境 容易霉变中药 1.根茎类 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 白果、瓜蒌、山茱萸、桑葚、枸杞等 3.花类 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动物类 蛤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