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中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中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
汤俊杰
广东恒惠勘察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中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基于控制测量工作流程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图;控制测量;质量控制
一、概述
传统的测图方法是利用经纬仪配小平板、大平板仪等一起观测数据,手工在聚脂薄膜或白纸图上绘制铅笔地形图,现在为满足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建筑设计等方面的需要,随着RTK、全站仪及计算机等仪器的普及,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逐步采用RTK、全站仪器等先进测绘仪器进行全野外数字化采集数据,并利用计算机用相应的测绘制图软件进行编辑,生成数字化地形图。由于作业方法和过程的不同,其误差产生的途径也有所不同,虽然成果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其方法及侧重面和传统成图方法有较大的区别[1]。现结合本人负责的清远市英德市石灰铺镇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以下称本工程)探讨数字化地形图控制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数字化地形图控制测量工作流程
1.收集资料 — 2.选点埋石 — 3.外业观测 — 4.内业计算— 5.成果资料
只有确保每一个步骤已经完成且通过检查无误后放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否则需要返工补之前的环节会造成对工期和成本的影响。
三、质量控制过程
3.1 收集资料
本工程从英德市石灰铺镇国土所(以下称甲方)收集资料,甲方提供的1:1万影像图和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我们选点设计使用,甲方在1:1万地形图上画出测量范围,提供3个测量起算控制点(GPS01、GPS04、GPS08)。此时有些人就会回公司组织人员进场测量了,但当是我注意到甲方并没有告诉我们成果点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中央子午线,所有成果都是要求同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且其等级都要高于本工程的控制等级要求,在确认以上问题后回公司组织人员进场测量,但此后知道此时收集的资料并不完整,哪里不完整以下内业计算部分会提到。
3.2 选点埋石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点位之间原则上不要求通视,但考虑到在使用其他仪器对控制网进行加密或扩展是的需求,控制网布设时,每个点至少与一点以上的相邻点通视。卫星定位测量的选点要求如下: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截止角在15deg;以上范围内无障碍物,以减弱对流层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由于随着卫星高度的降低,对流层影响愈显著,测量误差随之增大。因此,卫星高度角一般都规定大于15deg;[2]。定位卫星信号本身是很微弱的,如果接收机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的直接信号和很强的反射信号,会造成解算结果不可靠或出现错误,这种影响称为多路径效应。为了减少观测过程中的多路径效应,控制点位要远离发射卫星接收信号的物体。
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
4、根据规范规定的等级埋设标石,包括屋顶标石和地面标石。刻字或埋石的时候应该注意指北方向。
本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在选点埋石后没有及时的在实地拍照,以至于后面成果资料整理写点之记时发现没有相片才抽一天时间去把全部点拍照回来,以后应该在埋石及时拍照(包括近照和远照),即使以后被毁了都是自己当时工作过的证据。
3.3 外业观测
工程GPS控制网可采用静态和快速静态两种GPS作业模式。
由于快速静态定位对直接观测基线不构成闭和图形,可靠性较差,而本工程要求建立四等以上工程控制网,所以本工程必须采用静态GPS观测。为了快速求解整周未知数,要求每次至少观测5颗卫星以上。
GPS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的要求:
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接收机预热和静置的目的是为了让接收机自动搜索并锁定卫星,并对机内的卫星广播星历进行更替,同时也是为了使机内的电子元件运转稳定。
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到1mm。
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旁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
4、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
5、在关机前需要再一次检查对中的情况和确认点号是否与记录的一致,还需要再量一次仪器高。
而本工程在外业观测中出现了好几个问题:
一是员工不及时更换电池,造成其中一个站才摆13分钟就关机,及时发现换电池后重新计算同步时间,应该吸取教训以免耽误工期。
二是有员工在摆站的同时在玩手机,影响信号,内业计算发现基线波动大,解算相当困难,对此要求第二天外业观测时禁止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
三是有一个员工没有在摆站的地方周围设危险标志,而自己则在离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