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机制,止血药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TT延长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FIB减少时TT延长),异常抗凝物质增多。 TT缩短 较罕见,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可缩短。无特别临床意义 Title 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可用TT作为监护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2-5倍为宜。 TT临床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Fg 减少: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原发性Fg减少、原发纤溶 2.DIC晚期(消耗过多) 3.严重肝病 增高: 1.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急性炎症、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 2.生理性:部分正常老人,妊娠晚期 参考值:2-4g/L TEXT 血管壁 TEXT TEXT TEXT TEXT 血小板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纤溶过程 纤溶酶 纤溶酶原 激活物 纤溶酶原 抑制物 凝血因子 其他蛋白 纤维蛋白 + - 纤溶酶原 降解 降解 降解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SK u-PA UK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链激酶 尿激酶 葡萄球菌激酶 内源性 外源性 e-Marketing E-CRM e-Marketplace SCM 氨甲环酸 抑肽酶 氨基己酸 氨甲苯酸 纤溶酶原 纤溶酶原抑制物(PAI ) 纤溶酶的作用 血浆蛋白 补体 纤溶酶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 GPⅠb GPⅡb/Ⅲa 各种 质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Ⅱ、Ⅴ、Ⅶ、 Ⅹ、Ⅺ、Ⅻ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各种凝血因子 (Ⅱ、Ⅴ、Ⅶ、Ⅹ、Ⅺ、Ⅻ) 血浆蛋白和补体 多种肽链:纤溶酶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 GPⅠb、GPⅡb/Ⅲa 纤维连接蛋白、凝血酶 敏感蛋白等基质蛋白 纤溶酶 降 解 FDP D-D 纤溶亢进的特征 皮肤大片状瘀斑或伴有内脏出血 以渗血为特征,难于止血,尤其损伤部位 血凝块易溶解,对抗纤溶药有效 多为获得性(由组织创伤或手术、挤压造成的) 纤溶亢进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D-二聚体测定(DD)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FDPs) 常用筛选试验 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参考范围: 5mg/L FDP标志纤溶亢进,但不能鉴别 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可作为血栓形成的观察指标 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300μg/L 其水平升高多见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陈旧性血栓时不增高。 另外,妊娠时D-二聚体也有升高,但很高的D-二聚体水平则预示有并发症,如先兆子痫。 溶栓治疗的监测 Sonoclot 工作原理 信号曲线意义 Clot Rate信号曲线意义 Clot Rate 为凝结速率,反映了进一步形成纤维蛋白的速度,主要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信号曲线意义 此段反映血小板功能,峰愈陡,达峰时间愈短,说明血小板功能愈强,PF为血小板功能,正常值1-4 TEG(血栓描记图) R=反应值6~8min,代表纤维蛋白开始形成的时间,与凝血因子有关,R缩短可能是高凝; K=血块形成时间,正常值3~6min;是r时间后至描记幅度达20mm的时间,它受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元和血小板的影响; α°=凝血块形成速率50°,为固态血栓形成的速度。该值减小见于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少 MA=最大振幅,50~70mm;反映纤维蛋白血栓的绝对强度。它直接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最大动力性质。血小板的质或量异常都会影响MA。 A60=MA后波幅后60min,测量血栓的溶解或退缩。 CLI(血栓溶解指数)=A60/MA*100%,反应由于血栓溶解导致血凝块完整性的消失。 不同凝血状态下的图形TEG 正常 抗凝剂或血友病 血小板抑制剂 纤溶亢进 高凝状态 DIC1 DIC2 凝血机制监测 止血药物应用 1 2 止血药的分类:依据作用位点 血管收缩 血小板聚集 启动凝血 出血减慢 血小板血栓 二期止血栓 血管 血小板 凝血 纤溶 抑制纤溶 止血栓溶解减慢 常用止血药分类 止血药物 作用于血管壁 作用于血小板 作用于凝血过程 抗纤维蛋白溶解 中成药 局部止血药 1、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70% 静滴 静注 止血敏 肌注 酚磺乙胺(止血敏):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的出血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血液渗出 促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 增加血小板的数量 肺 肝 肺心病 冠心病 子宫 高血压 赖氨 加压素 去氨 加压素 人工合成 加压素 心衰 肺血管 食道 胃底 催产素 加压素 子宫平滑肌 垂体后叶素:预由猪、羊、牛等动物的脑垂体中提取,含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1、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作用于血小板的药物 PLT 血小板 血小板 PLT 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