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 [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扶沟县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加强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使用,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县对照周组电[2007]20号文件,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和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受市委组织部派遣,1999年以来,先后有3批共5名选调生到我县5个乡镇锻炼,其中1999年1人,2000年1人,2004年3人。在5名选调生中男3人、女2人,汉族5人,党员3人。除2000年分配到江村镇的卢俊波通过公务员考录已调走外,其余4人现在都已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并在2006年登记为公务员。目前他们4人都安心基层锻炼,思想稳定,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敬业精神较强,工作作风扎实,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加深了对基层群众疾苦和基层工作辛苦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营造选调生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几年,我们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整体规划,提到重要日程,不断加大培养力度,强化管理措施,努力为选调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新分配来的选调生,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和接收单位的主要领导分别进行谈话,介绍情况,帮助选调生克服心理障碍、适应环境、熟悉工作,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并明确规定,由所在乡镇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负责传、帮、带。通过与他们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督促他们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快速成长。
2、提高素质,为选调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重点帮助选调生提高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提高思想素质。针对学历高、阅历浅,对基层情况了解的少,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锻炼的特点,工作中,我们及时把握选调生的思想动态,教育他们实践出真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鼓励他们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和群众,主动接受艰苦生活和复杂环境的锻炼和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提高政治素质。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选调生虽然文化知识比较丰富,但对政治理论的掌握存在着学习不深、理解不透、缺乏系统性、联系实际少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重点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业务素质。按照党的年轻干部在党校、行政学院的学习不少于3个月的规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干部调训工作,在县乡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组织选调生参加上级组织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并外出考察,使其尽快提高业务知识和能力,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目前4人都参加过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其中1人参加过2次。
3、注重实践,全面提高选调生的工作能力
选调生是从高校选拔的优秀大学生,他们往往志存高远,理想远大,有干一番事业的工作热情和雄心壮志。但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差距,书本和社会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全面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重点提高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处理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县委组织部决定全部把他们放到基层,到乡镇一线去经受实践锻炼。选调生刚到乡镇政府报到工作时,对于如何在农村开展工作感到毫无头绪,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琐复杂的基层工作感到沮丧,为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之大产生心理失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多次到乡镇和乡里的领导一起对他们进行谈心,鼓励、指导,给他们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努力适应基层的工作和生活,树立从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的信心。工作上有意安排他们先干一些经常事务性工作,先适应情况,熟悉人员和环境,然后再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独立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如练寺镇的郭广军同学先在镇企业办工作,2005年随同该镇镇长一同前往浙江诸暨市招商,为一家纺织企业在练寺的落户贡献出了自己的才智。2005年11月提拔为练寺镇副镇长,协管全镇蔬菜生产和沼气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和讲课,解决群众的思想顾虑和技术问题,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曹里乡的宋翠红同学先在乡党政办公室工作,每逢中心工作忙时,办公室只剩她一个人,时刻坚守岗位,保证了信息畅通和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上通下达和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和工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2004年底,积极参加周口市举办的农村党员电教科技知识竞赛,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工作中更增强了为民办事、替民解忧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其他2名选调生也都通过基层的实践锻炼,提高了能力,增长了才干。
4、规范管理,创造选调生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机制
规范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