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静脉置管术后护理课件.ppt

发布:2017-02-08约5.96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判断题: 1 冲封管及静脉注射所用注射器为10ml以下的。 错 2 置管后24小时内需要更换敷料。 对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3 更换敷料时导管的部分必须要全部覆盖在贴膜下,严禁将胶布直接贴在导管上。 对 4 维持24h输液可以不用每天冲管! 错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小小测验 5 护理中脱出的导管消毒后可以再送入血管。 错 6 肝素帽一旦取下应重新更换。 对 Thanks ! C-Clear冲管 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和血液冲入血管。用10ml以上的无菌生理盐水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法,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旋涡,有利于把附着在导管和血管壁上的残留药液冲洗干净,此种方式称为脉冲式冲管。采用一次性冲管装置将能大大减少感染的机会。 冲管方法 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没有足够冲管会造成: 并发症 导管堵塞 血液凝结 药物沉积 L-Lock封管 输液完毕或在两次间断的输液之间,需用封管液封管,维持导管通畅。封管液通常选用10-100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液的最少量应为导管和附着装置容量的2倍。采用边推边撤针的方式,以确保导管内全部是封管液,推荐使用无针正压接头,在冲封管之前,要用酒精棉片多方面用力摩擦接头,摩擦时间不应低于15秒。 最小剂量要求:管腔内容积的2倍; PICC(4Fr)+延长装置 容积*2=2.66ml 外周留置针容积(20G)*2=2.20ml 特别注意 要求在治疗间歇期间必须每周冲封管1-2次 24小时输液不间断或持续泵输注的每天也要应用10 ml以上无菌生理盐水冲管一次,必要时使用肝素盐水(监护室要求每次接班时评估导管并冲管) 输注血液、血液制品或者高粘滞性药物(脂肪乳等)或取血后必须立即冲管 禁止用静脉点滴的方式冲管 选择大于10 ml的注射器冲管 研究证明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可减少静脉输注液体的微生物污染以及继发菌血症的发生。 更换接头(包括三通装置) 目的:把由于过度使用接头而引发的潜在感染降到最低 何时更换: ---每7天一换 ---接头可能发生损坏时 ---每次经接头取血后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接头后 更换接头的方法 打开接头 NS预冲 去掉原来的接头 消毒导管接头的外面 注:棉签蘸消毒液时应该为半饱和 连接新的接头 冲洗导管 固定接头和连接处 无针正压接头 更换敷贴 保护导管的无菌敷料在无特殊情况下要每周更换1-2次,如果敷料出现潮湿、卷边或被污染(或可疑被污染)等情况应随时更换。 如须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此时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封管后的敷料管理也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重要环节。 方法 洗手戴口罩,去除敷料外胶布,拇指轻压穿刺点,沿四周0°角平拉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然后沿导管自下而上180°角去除原有敷料,切忌将导管引出体外。 评估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体外导管长度有无变化 洗手 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酒精去脂,避开针眼0.5cm 用安尔典消毒穿刺点,由穿刺点向外做旋转运动,直径应不小于10-15cm,共3-6遍,并使穿刺点完全干燥 无张力贴好透明贴膜 注意 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全部体外导管部分,禁止将胶布直接黏贴到导管上 如穿刺点有少量渗血,可在覆盖一小块无菌纱布 PICC要求导管出皮肤处逆血管方向盘绕成S型或倒置L型,更有利于导管固定 胶布先固定导管再覆盖贴膜 记录日期,填写维护记录 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及处理 穿刺部位出血、渗液 导管堵塞 血栓形成 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穿刺部位出血、渗液 出血原因:穿刺过程中操作不当(穿刺针过粗、反复穿刺、刺穿血管、误穿动脉等)、病人凝血功能差、局部活动过度 预防:提高穿刺水平,术后数小时内穿刺部位制动,局部加压包扎 处理:出血不严重者,局部指压止血后,用3-4层纱布,外加敷贴加压止血。出血严重者除上述处理外,制动,用绷带加压包扎,明胶海绵,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渗液原因 低蛋白血症、上肢水肿 患者身体状况差,伤口不易愈合 淋巴管受损 导管于穿刺点下、血管外发生破损 纤维蛋白鞘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