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公公是六一儿童节生的吗.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
“六一公公”是“六一儿童节”生的吗?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学 谈晓东
我在引导学生分析《社戏》中“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时,突然学生甲举手
问:“老师,六一公公是六一儿童节出生的么?否则,他为什么叫这个古怪的名
字呢”我一愣,这真是个闻所未闻的问题,就在我沉吟之际,全班已爆发出巨大
的笑声,班里沸腾开了。说实话,我压根不知道答案,于是我顺着学生甲的思索,
和着全班热烈的气氛,说:“同学们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吗?或者你们有什么新的
看法吗?”立即,学生们纷纷发言了。
学生乙:“肯定是六一儿童节生的,我们村上有个人是五一节生的,他的名
字就叫劳动。”
学生丙:“不对,不对,按你的说法,如果六一公公是六一儿童节生的,那
他应该叫‘儿童’!”(全班哄堂大笑)
学生丁:“我认为当时六一公公是六十一岁,所以我们小孩子就称他为‘六
一公公’。”
(出现了另一个答案,全班又争论起来)
学生丙:“我觉得不对,人的名字那随年龄的,难道他十六岁时,就叫他 ‘十
六公公’?(同学们又发出善意的大笑,丁同学在座位上嘀咕一句:十六岁怎么
能做公公?)
学生A:“老师,我看过一本锡剧《九斤姑娘》,那姑娘生下来就有九斤重。
所以有九斤重,所以人们叫她九斤姑娘,我认为六一公公生下来时就六斤一两,
所以就叫‘六一公公’了。”
学生B (马上附和):“对,对,我想起来了,难怪我们那有一个人叫八斤,
原来是他生下来是八斤重啊?”(同学们纷纷点头赞许,正在这时,一位平时很
爱看书,上课却很少发言的同学站了起来。
学生 C:“我认为他们说的都不对。宋朝有个大文学家欧阳修,他的号就叫
六一居士,六一公公肯定是这个老人的号,否则不会起个古怪的数字作名字的。”
(同学们大都不了解古人的字号,一时班里沉寂下来)。
我说:“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有道理,想得很多,很有新意。但到底六一公
公为何取这名,我们还是回去问问老人,请教一下。旧社会老百姓的名字怎么起
的;或者去网上查查有关姓名由来的资料,看看古人取名字有什么特点。我们明
天活动课上交流。”
课后,我把鲁迅的《风波》、《祝福》、《阿Q 正传》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再
看看里面的人名,如九斤老太、八一嫂、祥林嫂、阿Q等。
第二天,活动课上。
学生甲:“我爷爷说,老一辈人取名不少是随便取的,如生在沟旁,就叫 ‘小
沟’什么的,很可能六一公公就是生在六月一号,不过那时是没有儿童节的!”
(说完,自己挠头笑笑,同学们也善意笑了。)
学生 D:“听老人们说,古时侯的人都是排名的,一辈一个名,如‘仁’字
辈、‘义字辈’、‘道字辈’,难道会有‘六’字辈或‘一’字辈,不可能啊,古人
排名的字都是从古书中取的,一般不会有数字,更不可能两个数字重复的。”
学生 E:“我在爸爸的帮助下查了一本书,是我国历史学家吴晗写的,其中
有一篇就是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他说从宋元以来平民百姓就用父母年龄合算
一个数目作为一个符号――人的名字。因此,我觉得六一公公之所以称为‘六一’,
是因为他出生时父母年龄之和是六十一。”
同学们一边听他说一边点头。我见没有人再提出新看法,就说:“同学们听
了这么多的发言,你们觉得哪一种解释更合理、更科学呢?”大家纷纷说学生E
的最有道理,我当时也同意了。(后来,我去查了吴晗的《灯下集》果然如E 同
学所说)最后,我说:“同学们从古人的名字中能悟出点什么吗?”
学生激情四射的发言,促使我把问题引更深的层次:“为什么古时候老百姓
的姓名这样‘古怪’?”在学生思考发言中,大家慢慢悟出了封建社会中严酷的
等级制度剥夺了广大平民百姓的姓名权利(这一点我让学生结合古装影视中老百
姓与上层官员的服装来认识。同学们一下子就领会了。)无数个阿Q、六一公公
等级地位低下的人就这样失去了他们的姓氏,而最不幸的要数平民百姓中的女
性,她们嫁人的第一天,那个曾经属于的称呼就被剥夺,被取消。如祥林嫂、八
一嫂等。由此可人,封建社会中人与人是何等的不平等。
评析:我们呼唤创新的同时往往不知道创新从何而来?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就是创新的源泉之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不是喊出来
的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我们教师去发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案例如果是
我循规蹈矩,那么根本就没有后面许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言。因而,在我们大
力呼唤创新教育的同时是否也要呐喊一声:教师更要具有创造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