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及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ppt

发布:2018-03-23约4.33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的一般特性(1) 属嗜肝病毒科,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但也可感染肝外组织、器官或细胞,如脾、睾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 HBV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最小DNA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的一般特性(2) 电镜下血清中可见三种病毒颗粒:Dane颗粒(42nm)、圆形颗粒(22nm)和管形颗粒(直径22nm,长度50~230nm)。 Dane颗粒为完整病毒颗粒,后二者只含病毒外壳蛋白,无核心成分。患者血清中,绝大部份为圆形颗粒,Dane颗粒最少,仅占0.2%。 HB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产物(1) HBV基因组长3.2kb,由正负二条不等长的DNA链组成部份双链开环结构,负链为长链,长度固定,正链则长度不定,占负链长度的50%~80%。 HB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产物(2) 长负链含4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即S、C、P和X区。 S区包括前S1、前S2和S基因三部份,编码病毒外壳蛋白。HBsAg为外壳蛋白的主要成份。 HB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产物(3) C区包括前C和C基因两部份。自前C区启动密码子连续启动前C和C基因,编码产物为 HBeAg,分子量约25kDa,可分泌到血清中;若自C基因起始密码子启动,则编码产物为 HBcAg,分子量为 21kDa,构成病毒核衣壳结构。 HB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产物(4) 编码HBeAg和HBcAg确切序列 1814 1901 2450核苷酸 判断HBV感染的常用血清学指标 乙肝“ 两对半”,即HBsAg、抗HBs、 HBeAg、抗HBe和抗HBc; 抗HBc IgM HBV DNA 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1) 细胞免疫应答: 通过T细胞膜上抗原受体识别经巨噬细胞处理的与HLA分子结合的病毒抗原短肽进行。 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2) 体液免疫应答: 基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特异识别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分泌型或结构型病毒抗原,且根据在抗原结合中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又分为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两种方式。 细 胞 免 疫 应 答 (1) 包括HLA–II和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 II类限制性为CD4+T细胞应答; I 类限制性为 CD8+T细胞应答。 HBV 感染后,最早出现的对 HBV 的 T细胞应答针对的是HBV核壳抗原(HBcAg),且反应强烈,相对来说,针对HBsAg等HBV包膜抗原的T细胞应答则弱得多。 细 胞 免 疫 应 答 (2) 针对HBV核壳抗原(HBcAg)的强烈的II类限制性 T细胞应答与病毒清除有关。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病毒特异的CTL作用及通过旁路机制辅助HBV包膜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HBs中和抗体。 细 胞 免 疫 应 答(3) HBV特异性T细胞应答 体 液 免 疫 应 答(1) 对HBV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体 液 免 疫 应 答(2) HBV感染抗体应答的作用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 HBsAg的既往名称:“ 澳抗”、肝炎相关抗原。 HBsAg的抗原性:有一个特异的共同抗原决定簇“ a”和致少两个亚型决定簇“ d/y”和“ w/r”,最常见的血清型为adw、adr和ayw。我国以adr为 主,adw次之;新疆、西藏和内蒙古本地民族几乎全为 ayw。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2) 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在ALT升高前2~8周即出现于血清中,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 HBV感染者血中HBsAg含量在5ng~600?g/ml之间。最低可至 0.2 ng /ml,高可达2000?g/ml以上。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3) 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可致血清 HBsAg 测定为阴性。 因S基因变异所致a决定簇变异,可引起血清中同时出现 HBsAg和抗HBs。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4) 存在的体液:血液、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 测定方法:最常用为ELISA。其次有放免、发光免疫测定等。进口试剂测定下限为0.2 ng/ml,国产试剂目前亦可达0.5 ng/ml。 HBs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