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问题研究.pdf

发布:2023-02-08约3.62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问题研究 摘 要 个人信息与自然人的个人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自然人个人 特征的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式。互联网、大数据、算法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仅使社会的分工更加精细,而且也使个人信息的形态、使用范围和方式 发生了改变,从而要求为个人信息提供更完备的法律保障。个人信息的法 律保护需要公法和私法各种法律制度的共同发力,形成多途径、全方位的 制度体系和保护方式。高水平的民事法律体系是对个人信息进行民事保护 的基础,为此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自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发布决定要求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开始,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 探索从未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 《民法典》)和 《中 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以下简称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 生效,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民事领域内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趋于完 善。民事司法领域也通过对民事案由的修改,对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最新 回应。 在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中,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社会的高效运行一方面要求信息处理者能够对个人信息进行充分利 用,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信息主体给予充分地保护,导致实践中个人信息侵 权责任的认定还尚有不足:一是信息主体缺乏独立的请求权依据,这就意 味着个人信息主体在遭受侵害后,缺乏明确的请求权基础,从而导致个人 信息侵权责任无法准确认定。二是现有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标准不统一, 主要体现在过错、加害行为、损害和因果关系上都缺乏明确标准。三是个 人信息侵权集体性损害的救济程序不完善。由于个人信息的流通特性,大 型企业可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者。与这些掌握 先进技术的企业相比,单个自然人受到的技术限制较高,因此而付出的维 I 摘要 权成本也较高,再加上集体性损害救济程序的不完善导致个人信息侵权责 任个案认定难度较大。 在对域外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进行考察后,结合我国当前具体实践, 在 《民法典》和 《个人信息保护法》背景下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的完善 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设立个人信息权的方式,明确其具体人格权 的权利属性,为个人信息侵权责任的认定提供明确的请求权依据;其次, 在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中,推进过错推定原则的统一适用,具体而言就 是过错要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减轻加害行为要件的证明责任,区分一般 与特殊损害要件、区分一般与特殊因果要件;最后,完善个人信息侵权责 任认定领域中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保障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信息主体的 合法权益。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侵权责任;过错推定;公益诉讼 II 目录 目 录 引言1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及侵权形态3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3 1.个人信息的概念3 2.个人信息的特征3 (二)个人信息侵权形态4 1.个人信息侵权的一般形态4 2.个人信息侵权的新型形态5 二、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7 (一)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的现状7 1.立法现状7 2.司法现状8 (二)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存在问题12 1.缺乏明确请求权依据12 2.侵权责任认定标准不统一15 3.集体性损害救济程序不完善16 三、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的域外规定及比较18 (一)域外规定18 1.欧盟18 2.美国19 (二)比较分析19 1.个人信息保护方式19 2.归责原则21 四、个人信息侵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