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演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年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的主要内容 2015年10月25日,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流行病学﹑预防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例。 在预防方面仍然重视对新生儿的疫苗接种 我国HBsAg流行率变化 根据2014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Xia GL, Liua CB, et al. Int Hepatol Commun 1996;5:62–73. 2.Liang X,Bi S,et al.Vaccine.2009 Nov 5;27(47):6550-7. doi: 10.1016 1 2 * 实验室检查、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2015年版指南新增内容 1. APRI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可用于肝硬化的评估。成人APRI评分2分,预示患者已经发生肝硬化。 2. FIB-4指数:基于ALT、AST、PLT和患者年龄的FIB-4指数可用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 3. 瞬时弹性成像(TE):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病理学诊断 Metavir评分系统 实验室检查 2015年版指南新增内容 在HBeAg阳性的CHB患者中,基线抗-HBc定量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和NAs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抗病毒疗效和预后。 APRI [AST/ULN) ×100/PLT (109/L)] FIB4=(年龄×AST)÷(血小板×ALT的平方根) * 胆红素正常且没有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17.5kPa 12.4 10.6 9.4 7.4 6.0 显著肝纤维化 肝硬化 排除肝硬化 进展性肝纤维化 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 无法决策考虑肝穿 进展性肝纤维化 (ALT2xULN患者) 12.0kPa 9.0 6.0 肝硬化 排除肝硬化 进展性肝纤维化 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 无法决策考虑肝穿 胆红素和转氨酶均正常 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诊断乙型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 * 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CHB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 消失、并伴有ALT 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 治疗终点 理想的 终点 满意的终点 基本的终点 * 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 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一次),年龄30岁,伴有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B2)。 明显的肝脏炎症(2 级以上) 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 级以上(A1)。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治疗标准的患者 抗病毒治疗 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 和HBeAg 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A1)。 ALT持续处于1×ULN 至2 ×ULN之间,特别是年龄30 岁者,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B2)。 or or or or * HBsAg+ HBV DNA- (连续3次每次间隔3个月) HBV DNA+ 否 是 肝硬化1? 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 HBeAg+患者:HBV DNA20 000 IU/mL HBeAg-患者:HBV DNA2000 IU/mL 持续监测ALT ALT持续正常但同时存在: 肝硬化﹑肝癌家族史 年龄30岁 1~2×ULN 2×ULN 排除ALT升高的其他原因2 持续波动(1~2×ULN) 3个月以上 应考虑肝组织学检查及无创肝纤维化诊断 持续3个月 ALT2×ULN以上 应启动抗病毒治疗 随访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 存在明显的炎症或纤 维化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证据不足时,继续监测 对于所有HBsAg/HBV DNA+患者,应每6个月筛查肝细胞癌: B超 AFP 1肝硬化:1)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证据;2)病因学明确的HBV 感染证据。通过病史或相应的检查予以明确或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如HCV感染﹑酒精和药物等。 2ALT升高的其他常见原因: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酒精﹑免疫﹑脂肪肝等。 每6~12个月: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B超等 慢性HBV感染者管理流程图 * 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药物选择 2010年指南: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