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19-4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4.1一般规定
(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指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机具)、危险物品、施工方案中的潜在风险而开展的风险源辨识、分析、估测、预控等系列工作。
(2)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制订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
(3)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当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4)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应向建设单位报备。对于极高风险(Ⅳ级)施工作业,建设单位须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论证或复评估,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建议;当风险等级无法降低时,应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并向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工程开工后,监理单位应督査施工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记录。对施工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6)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费用应在项目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4.2 评估程序
(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按照成立评估小组、制订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的程序进行,见图4.2。
(2)监理单位在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时,应同时审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无风险评估报告的,不得签发开工令。
4.3评估阶段
(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个阶段。
(2)总体风险评估是指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根据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总体风险评估属于静态评估。
(3)专项风险评估是指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同时,将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专项风险评估属于动态评估。
4.4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应根据被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常用风险评估方法特点见附录B)。
4.5风险辨识
(1)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3个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辨识。
(2)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艺,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单位)作业层次,明确单位作业主要工序、施工方法、作业程序、机械设备和材料等特点,如图4.5所示。
(3)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应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普查清单。
4.6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找出可能受伤害人员、致害物、事故原因等,确定主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并通过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
4.7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指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并根据制定的风险分级标准和接受准则,对工程风险进行等级分析、危害性评定
和风险排序的过程。
风险估测方法应结合工程施工内容、专项施工方案、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等因素确定。事故可能性评估可选用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事故严重程
度评估可选用专家调查法等。
一般风险源的风险估测,不宜过分强调精确量化;重大风险源的风险估测,应进行定量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如表4.7所示。
表4.7风险估测汇总表
4.8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事故可能性×事故严重程度
式中,“x”表示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严重程度的组合。
事故可能性应重点考虑物的状态、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缺陷。其中物的状态主要考虑气候环境、地形地貌、施工难度等工程客观条件;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主要考虑:总包企业资质、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历史事故情况、作业人员经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及安全投入情况。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如表48-1所示。
表4.8-1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注:(1)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2)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事故严重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环境破坏、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后果,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当多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采用就高原则确定事故严重程度等级,如表4.8-2所示。
表4.8-2风险等级标准
4.9 评估资料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资料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