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族基本工艺品设计与制作.doc

发布:2020-11-08约1.5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民族工艺品设计和制作1》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民族工艺品设计和制作1 课程代码 650119 课程性质 限选课程 课程类型 专业限选 课时数 96 学 分 2 适用专业 五年制大专工艺设计 开课部门 设计艺术传媒学院 系部审核 教务处审核 例:《秘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秘书基础 课程代码 暂不填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课程性质 专业必选课 课程类型 A类(纯理论课) 课时数 72 学 分 4 适用专业 三年制大专文秘专业 开课部门 综合艺术和公共管管理系 系部审核 XXX 教务处审核 杨澍 注:课程类型依据数据平台标准填写: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纯实践课)。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传媒系专业先选类课程。 (二)课程作用 经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灵活应用民族工艺品设计和制作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工艺品制作方法,含有工艺品设计能力。 (三)前导、平行、后续课程 了解民族工艺品发展史,学会绘制设计图,能制作工艺品并进行加工。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以下,可适量增减) 具体说明学生应达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了解、具体、可达成、可评价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成学习结果,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 1.掌握 造型技能; 2.掌握 工艺品设计方法; 3.掌握 设计技能。 (二)能力目标(以下,可适量增减)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把工作实践要求课程化;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 1.能够完成基础造型; 2.能够掌握设计理念和规律; 3.提升制作技巧; (三)素质目标(以下,可依据课程适量增减) 1.培养学生含有良好行业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含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团体意识; 3.培养学生含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标准 本课程在课程目标确定基础上,基于职业岗位需要,职业能力成长需要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标准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说明以下表所表示。 《民族工艺品设计和制作》课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 单元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关键难点 教学标准 教学提议 1 第一单元 24 工艺品装饰设计 设计稿 能绘画设计稿 实践 2 第二单元 24 工艺品设计 工艺品表面拓稿 能独立拓稿 讲授和实践 3 第三单元 24 工艺品深入刻画 调整色彩关系 能调整整个色彩关系 讲授和实践 4 第四单元 24 后期处理 喷漆 喷漆、晒干 讲授和实践 5 考评方法和评价标准 (一)课程考评 以突出能力考评为考评标准,应该采取过程性考评和终止性考评相结合考评措施。通常过程性考评占40%,终止性考评占60%。过程性考评和终止性考评之间百分比可依据课程性质自行决定,不做硬性要求。 1.过程性考评实施措施: 过程性考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终止性考评实施措施: 终止性考评应针对本课程涵盖知识范围,关键考评学生对工艺品深入刻画知识点掌握情况。 (二)考评标准 1.过程性考评标准 考勤、平时作业 2.终止性考评标准 期末作业 (三)课程评价 依据预先设定课程目标,对实施后课程是否达标进行测评。凡达成了目标,那么课程方案或结构基础上是合理;若达不到目标,课程便存在问题,需深入找问题所在及造成问题原因,方便给纠正或加以改善。可邀请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评价,采取用人单位检验方法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选择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唐平主编《工艺品设计和制作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 8月第1版。 制订人: 制订日期: .4.27 参与人: 审定人: 审定日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