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供应链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ppt

发布:2017-06-02约1.02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 (质物风险) : 物流金融业务是通过对出质人的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控制来控制风险的, 其业务流程较复杂,操作节点较多,因此来自于操作过程的风险也较多。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有合法来源的质押物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a、品质风险: 质押期间,因为质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到质物的价值,会增加金融机构和物流公司的业务风险,同时还会影响到质物的销售;质押期间的损耗越大,质物的稳定性越差,未来价值的变动就越大,业务风险也越大。 市场需求量大而稳定、场流动性好、吞吐量大、质量稳定,易储藏保管、市场价格涨跌不大的质物,其风险相对较小。 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 (质物风险) : b、变现风险: 质物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则会增加信贷的风险。如果出质人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依据我国《担保法》,贷方有权对质押物进行拍卖来抵偿贷款的损失。若质物在拍卖时因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而贬值,可能拍卖质物所得不足以弥补贷款损失;外界因素(价格、天气、季节)对质物销售的影响太强,则质物有可能出现滞销、无法变现的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 (仓单风险) : 由于仓储业服务不统一,仓单缺乏统一的格式,不同物流企业有不同的做法; 提取货物时,是否必须是出质人、如何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各物流企业都是自行规定; 具体业务中,出质人可能需要将若干仓单合并,或者需要将仓单分割使用,这些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依据。 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人才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品种繁多,涉及的客户多,质押物种类也较多,市场行情变化也较大,物流金融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谙熟质押物 及其所属的行业(如钢铁、汽车)情况,对市场走势要有准确的判断,并具备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实务中,由于各运作主体内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理解工作岗位相关要求有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存在道德风险,出现内部、外部欺诈行为等。 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信用风险: 我国目前的供应链管理和银行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开始发展阶段,完整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没有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估系统和较为严格的失信惩罚规定,金融机构信用模型和数据业务流程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够。在供货商、制造商、销售商 、金融机构、客户相互间的信用保证缺乏协调监管和企业之间的商业合同与商业信用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情况。 风险降低、风险转移: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通过与金融机构异业紧密合作和核心能力互补,争取稳定的授信额度 。 建立符合物流金融业务实施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 控制信用风险。 控制操作风险。 物流风险基金。 物流金融保险。 加大物流金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力度。 控制操作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防范质物风险。尽量选择市场畅销、适用广泛,变现能力强、易于处置,价格波幅较小且不易变质的商品(如各类基础生产资料包括钢材、有色金属、棉纱类、石油类等,成品中的家电产品、陶瓷产品、家具产品等);考察质物来源的合法性,杜绝走私、违禁物品和国家禁止交易和限制交易的商品;质物产权要明晰,并已足额缴纳了相关税费,不存在其他经济纠纷等情况。建立符合物流金融业务实施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 实施标准仓单制度。防止虚假仓单造成损失是控制经营风险的重点.。 控制操作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核定恰当的融资折扣率。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在充分利用其掌握更充分、更清晰的宏观与微观经济信息的优势,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动产质押商品价值的历史资料分析、定期的商品价值报告特别是减值报告等,帮助银行和出质企业确定质押物的范围和核定贷款价值比、贷款期限和变现等级等内容。 加强质物管理。建立内部制约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健全仓储管理制度,按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完善质物的标识、贮存、保护、入库及出库控制,不允许强制提货;保证仓单与货物货单一致,手续完备,货物完好无损;严格定点存放、专人管理制度;对质物的存量下限进行严格控制,当质物的存量达到规定限度时,要有应对措施(如警告、冻结等)。 * 质押品种选择程序 三、供应链金融1.0-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搬到了线上,引入第三方信息平台,让核心企业“1”的数据和银行完成对接,从而让银行随时能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