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设计-孔庄煤矿新井初步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井田位置孔庄煤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大约80Km处,井田位于江苏省沛县和山东省微山县境内,其东为山东省微山县金源煤矿,南、北分别是江苏天能集团的沛城煤矿和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徐庄煤矿。其主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6o 57′13″,北纬34o 50′20″。井田采矿登记边界东西走向长约为12.98Km,南北平均宽约为3.40Km,总面积约为44.13Km2。1.1.2交通矿区交通方便,有徐(州)沛(屯)铁路专用线,在沙塘与陇海铁路接轨,全长82.87Km,有矿区支线到达孔庄煤矿。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徐州—济宁省级公路纵贯矿区南北,矿区内连通中心区和各矿的公路、铁路通畅。京杭大运河从矿区东部通过,可供100吨级机船常年航行,水路交通也较方便,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图1.1 孔庄矿交通位置图1.1.3矿权孔庄煤矿采矿许可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0年4月29日签发的,证号为:1000000020072,矿权范围由24个拐点坐标组成,详见孔庄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采矿登记面积为41.1355 Km2,开采深度为-160m至-1300m,有效期限自2000年4月至2029年4月。1.1.4自然地理孔庄井田地貌属黄淮冲积平原,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地区,地势较平坦,地表广泛分布古黄河泛滥的砂质粘土,地形西高东低,陆地地面高程大部分在33.0~35.5m之间,东部昭阳湖湖底高程为32.0m左右,井田内湖堤高程为38.8~40.0m,历年最高洪水位为37.01m(1957年)。本区属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过渡性气候,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据沛县气象站资料:历年来平均降雨量738.2mm,最大降雨量1290.1mm(2003年),最小降雨量425.9 mm(1988年),最大日降雨量为340.7mm(1971年8月9日),大气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475.1mm。年平均气温为14.2℃,日最高气温为40.3℃(1972年6月11日),日最低气温为-15.7℃(1990年2月1日)。历年最大冻土层深度19.0cm(1969年),平均为12.0cm。该地区多季节风,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偏北风,全年以东南偏东风为主,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20.0m/s,湖区风力一般在5级左右,雷暴期在4~9月份。根据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标准,大屯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处于0.05至0.10g烈度分界线附近,大部分是0.10g,部分是0.05g。 1.1.5矿区经济概况沛县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微山湖大米为优良无公害大米,且本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机械、食品、化工、纺织四大工业体系。沛县又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1.1.6水源及电源矿区内供作水源的有第四系地下水,地表的湖水和河水,水质一般较好。孔庄矿的生活用水取自第四系地下水,生产用水为井下排水经过处理后使用。矿区内水资源可靠、丰富,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大屯矿区现有装机容量130MW火力发电厂和24MW矸石热电厂,主要供应矿区生产和生活需要,其余部分并入徐州电网。矿井用电接自发电厂,因此用电可靠。1.2井田地质特征1.2.1区域地层本区在太古界的结晶基底上沉积了震旦系、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地层。由于加里东运动影响,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地层缺失,在中奥陶统的侵蚀面上,广泛沉积了中上石炭统、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地层不全)、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现将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一、震旦系(Z)该系在徐州附近有广泛出露,下统为灰褐色泥岩、粉砂岩、石英细砂岩;中统为青灰、紫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黑色致密状含叠层石灰岩;上统为黄绿、紫红色泥岩、砂岩、细晶白云岩、叠层石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二、寒武系(∈)厚度大于700m,下部为紫红色页岩、砂质泥岩和细晶灰岩,上部为砾状、竹叶状、鲕状灰岩和灰~深灰色结晶灰岩,产三叶虫化石。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三、奥陶系(O)区域厚度600m左右(上奥陶统沉缺),其岩性下部为白云岩、砾质白云岩、灰岩、含云灰岩、岩溶角砾岩、白云质泥岩;中部为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灰岩、含云灰岩、豹皮状白云质灰岩、砾屑灰岩、构造角砾岩。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四、石炭系(C)厚度180~200m,平均厚190m(下石炭统缺失)。中统本溪组厚约30m,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岩夹薄层泥岩;上统太原组厚约160m,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泥岩、砂质泥岩、灰岩组成,夹6~15层煤层,其中可采煤层1~3层,由南往北煤层变厚,可采层数增多,灰岩层厚度逐渐变小。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五、二叠系(P)山西组:厚度70~148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