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微生物的调查研究 .pdf
废水中微生物跚查研究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逐渐加剧。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大大增加,如食
品生产废水、煤矿废水、造纸废水等。据相关资料统计,2022年,中国污水排放总约为616.62亿m3。其中,农副
食品生产排放的废水占据较大比例,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一方面,食品生产中的废水及有机物质会排入自然界,
影响水质,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食品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添加剂、色素等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对食品厂的废水处理加以研究,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在食品厂污染的水源中,存
在多种病原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些是致病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
大的有机物质存在于各种水体,尤其在污染水体中含更高,这样就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营养。
因此,污染水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肥沃土壤。此外,人类、动物的排泄物污染也是微生物的一个主要来源。水体中的致病
性微生物大部分不是来自水体内部,多是受到外界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特别是在受到排泄物污染之后,就会产生致病微
生物。一般来说,水中常见的致病性细菌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然而,在对水的指标控制中,尤其在卫生指标上,
要想逐一检测水体中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菌
群来对其进行检测、控制及分析,以观察水体是否受到污染[2]、是否存在肠道病原微生物,以评价水质,从而保障水体
的卫生安全。
当前,国际上在检测水质受粪便污染程度时,一般会通过检测其大肠杆菌数,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我国水质
控制也采用国际上的做法,以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国标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在生活
饮用水中不应检出大肠杆菌[3]。
除此之外,在部分情况下,水体是否受到粪便等污染物污染,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指标来衡,即水体中的细菌总
数。一般来说,取合适的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8h后观察计数,此结果称为细菌总数。目前,世界各国对
于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质,既可以采用大肠菌群等指标衡,也可以采用细菌总数这个指标[4]来控制水体质。国标
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不得检出,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1或者
100MPN-mL-1[3]o
目前,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明确规定了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限指标,并
将其作为水体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的指标。基于此,本研究对某食品厂排放的污水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微生物跟踪检测,
了解其污染程度,从而探究废水污染的现状,以期为污水处理和废水再利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分别取某食品厂的原水和排出的污水为水样,采取每周三取样1次的检测方式,连续跟踪检测1个月。
1.2方法
1.2.1细菌检测方法
①细菌总数的测定按照相关标准进行[4-5],先进行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然后将刻度吸管、培养皿、试管以及
培养基等置于121°C、大标准气压下,灭菌30mno实验前,用消毒剂或者臭氧消毒洁净区,消毒结束0.5h以上方
可进入洁净区。②操作过程:将水样分别制成1:10、1:100、1:10003个梯度,将3个梯度水样分别取样1mL,
移至无菌的平皿中,每个梯度均做2个平行样。待营养琼脂培养基冷却至50°C时,在平皿中倾注约20mL水样,轻
微晃动,使样品和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并将其温度设置为37。6倒
置培养,24h后观察生长情况,进行平皿菌落计数。③计算结果时,要乘以稀释倍数,得出最终结果。
1.2.2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在国家标准中,粪便污染的程度是用大肠菌群来衡的。一般来说,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泡杆菌在37°C
条件下生长,其能使乳糖进行发酵,产酸产气发生在24h以内,此类菌群称为总大肠菌群。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含
的高低,不仅可以反映粪便污染水的情况,而且可以间接说明水体中是否存在肠道致病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