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字摄像机的认识和调整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外部光学系统: 1、分类及特点: 内置式:家用型摄像机;(焦距短,光学倍数小) 外置式:专业级摄像机、广播级摄像机。 2、作用:将被摄物体成像于像平面上。由焦距、视场角、相对孔径三个因素组成。 3、组成: 视场角:反映记录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标准镜头:45°;广角镜头:60-130°;超广角镜头:130-180°;长焦镜头:小于40°。 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大小成反比。 由焦距来决定,与焦距成反比。 视场角不变,感光面与焦距成正比。 相对孔径:入射光孔直径(D)/焦距(f) 光圈系数(F=f/D)通光能力相差一倍 家用:1/4、1/6英寸CCD 专业:1/3、1/2英寸3CCD 广播:2/3英寸3CCD 滤色片一般有橘黄色、蓝色两种,通过色片改变镜头光信号的色温,从而改变G、R、B的比例。 中性滤色镜(ND) 单CCD:摄像器件上内装滤色条分光。 3CCD:采用三棱镜分光系统。 3、机身部分:(A/D转换器) 4、寻像器 5、电源 6、话筒 1.5m 60mm 7.5m 300mm 变焦距镜头的使用技巧: 1、对变焦距动点、动向、动速的控制。 动点:变焦距推拉的起动点和停止点; 动向:变焦距的推拉方向; 动速:变焦距的推拉速度。 (1)将变焦距推拉的起动点,安排在运动物体动势最大的点上,把停止点安排在运动物体动势停止或消失的点上,形成一种你动我动、你停我停的运动方式。这种处理可以使画面外部的运动(变焦距推拉)和画面内部的运动(被摄物体的运动)有机地结合和对应起来,减少观众对变焦距镜头起动和停止的注意,好像镜头的运动是由被摄物体带出来的一样。 如果被摄物体动时变焦距不动,被摄物体不动时变焦距却在运动,两种运动形式就会重复影响观众的视线,迫使观众不断地调整视线去“追随”变化中的形象,使观众觉得变焦距的运动是一种多余的运动,不但没有帮助观众对画面形象的认识,反而干扰了观众的视知觉活动,使本来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变焦距形态更为明显。 2、对变焦距动向的把握主要依据三点:(1)根据被摄物体的运动方向,决定变焦距推拉方向。如:人物往远走,镜头推上去;人物从远来,镜头拉开来。这种镜头运动是顺势的。(2)根据画面内情绪的要求,决定变焦距推拉方向。如情绪激动、气氛紧张,镜头推上去,使画内情绪更为饱满、强烈;情绪放松,气氛低落时,镜头拉开,使画面空间更为空旷,更易发挥感情上的余韵。(3)根据情节对造型的要求,决定变焦距推拉方向。如情节要求视点前移时,镜头推上去;情节要求视点远离时,镜头拉开。 3、对变焦距动速的把握主要考虑三点:(1)依据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决定变焦距推拉速度。一般情况下是,你(被摄物体)快我(变焦距速度)也快,你慢我也慢。这种镜头运动也是顺势的。(2)依据画内情绪和内容节奏决定变焦距推拉速度。节目节奏快、画内情绪紧张时变焦距推拉速度快,反之则慢。(3)依据对观众视点调度的快慢,决定变焦距推拉速度。快速调度观众视点,满足观众对被摄主体认识的某种急切心理时变焦距推进速度应快些;反之,控制观众对被摄物的识别速度,延长观众的某种感情节奏时,变焦距推进速度则应慢些。 在电视剧和非纪实性节目的拍摄过程中,可以在反复演练中得到最佳画面效果。而在纪实性节目中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纪实性原则要求现场拍摄一次完成,不能组织动作多次拍摄。另外,人物和物体的运动和停止,具有突然性和多变性,动体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的过程,正是动速变化最大、动感最强的时刻,摄像机准确而不失时机地跟上运动人物和物体,需要拍摄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特别是人物和物体运动轨迹复杂多变时,镜头运动的方式也要相应变化,而每一次推拉的转换,都是一次动点的转换,使整个镜头运动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1)拍摄中有预见性,对运动物体要边拍摄边观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以及前期采访时对被拍摄对象运动特性的了解,力争在运动物体每一次变化前,作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将会处处被动,使每一次推拉都慢半拍。(2)最好运用肩扛式拍摄方法,增加机位运动的随意性和灵活性,拍摄时身体应保持随时可自由转向运动的姿势。在身体运动过程中睁开左眼,用右眼观察寻像器里的构图,用左眼的余光观察被摄对象及其周围环境。 第四节 数字电视摄像机的使用知识 1.聚焦环/对焦环(FOCUS) 2.手动变焦(ZOOM) 伺服变焦杆(M/S) 3.IRIS环(手动光圈环)A/M * * * * * * * * * 二、数字电视摄像机的安装和调整 托板 云台 把手 脚架 延展器 脚轮 1、三脚架的组成结构 云台阻尼调整 云台组装 托板 托板是随摄像机带的,不是通用的。但都具有相同的螺母和定位孔,这必须统一的,它可以和不同的云台脚架配合使用。 托板与云台的组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