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docx
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日益推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施工企业具有资金占用率高、施工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特点,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引发一系列风险。财务风险是施工企业面临的常见风险之一。文章阐述了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类型,总结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城镇化的稳步发展推动了多种建筑经营模式的出现,这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可选择性,同时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体现在施工企业运营的各个阶段,比如材料采购、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税务筹划等方面。事实上,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资金使用成本较高、税务筹划不合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因此,基于这种背景开展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务风险概述
当前存在大量关于财务风险的理论,有研究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活动中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财务成果和预期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觀性,贯穿于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运营活动中。也有研究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无法控制因素,导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包括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金额的大小,这种风险渗透进企业运营的多个环节,比如资金筹集环节、项目投资环节和利润分配环节等。通常而言,企业的财务风险类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变化,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预期损失的可能性,比如常见的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风险等。其中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利率变化带来的筹资成本波动。财务杠杆风险是指高杠杆的融资方式给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其次,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项目后,因市场环境变化或者内部经营管理的不足所导致的投资项目实际收益同预期收益存在较大偏差的可能性。如果企业采取债券投资的方式,那么就可能面临着被投资者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常见的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再次,经营风险。所谓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采购、生产、供应、销售等多个环节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价值出现波动的可能性。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等。其中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是指赊销业务过多,从而导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风险等。
最后,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无法正常变现或者无法及时支付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二是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环境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提升风险规避的水平。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某些财务风险是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这种风险渗透进企业的投资、融资和运营环节,极有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投资项目亏损。只有立足信息化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比如组建风险管理组织、采用科学的应对机制,才能将风险管理渗透进企业运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从而真正提升风险规避的水平。
其次,能够有效降低财务成本。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始终存在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比如,因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而滋生的人为操作成本、因纳税筹划有效性不足而滋生的税务监管成本、因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而引发的项目亏损成本等。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些成本会因为信息技术因素变得更加高昂。如果能够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夯实会计工作基础、提升纳税筹划有效性、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与可行性论证,那就能够将财务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最后,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减少消极因素的阻碍,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实施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还应梳理运营中存在的关键风险点,并进行堵塞。例如,选择筹资成本较低的筹资方案,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成本。所结余的资金能够充分投入到企业投资项目当中去,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水平、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不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为谋取私利存在着打擦边球的行为,这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也对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这导致其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很难从客观公允的角度对施工企业运营发展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同时,部分施工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员工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参与性。
管理人员素质不足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判断是由管理人员进行的,然而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