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理学5__法律的概念.pdf

发布:2017-09-16约3.61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法律的概念 第一节 法和法律的词源 n 一、古汉语中“法”和“律” 的词源 独角兽 n 东汉许慎撰著的《说文 解字》一书,他指出: “灋,刑也,平之如 水,从水;廌,所以触 不直者去之,从 去。”“法即刑,模即 法,范亦法,型为铸造 器具之法。” n 中国古代“灋” 的几层含义: n 第一,法的含义和刑是通用的。 n 第二,法代表了公平正义的含义 。 n 第三,古代法的含义,带有神明裁判的 意思。 中西法的含义差异的原因 n 梁治平:《法辨》,《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4期。另可见《法律的文化解释》 一书。 n 西方:古希腊、罗马法律产生于阶级斗 争 n 中国:部落征战 n 二、西方“法”与 正义女神 “法律” 的词源: 剑:制裁 n (一)自然法与实 蒙眼:理智 在法 n 法(自然法)—正 义、权利 n 法律(实在法)— 人定法、国家法 秤:公平 自然法之起源: n 古希腊悲剧《安提 戈捏》,表明了历 史上最早萌生的自 然法观念。 n 从自然 n 到自然法 第二节 法律本质 n 一、现象与本质 n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 和发展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是隐蔽 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感性的直观 不能理解认识,必须透过现象(通过抽 象)认识、掌握本质。 n 法律现象与法律本质 n 二、关于法律本质的主要学说 n (一)法律是什么:伯里克利和阿尔克 比阿底斯的对话 n (二)西方古代的法律本质学说 n 1、神意法说 n 2、自然法说 n (三)近代以后西方法律本质学说 n 1、法律命令说 n 2、人民公意说 n 3、社会控制说 n 4、统治阶级意志说 n 二、法律本质的三个层面 n (一)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 n (二)法律体现为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 集团的意志,同时也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n (三)法律所体现的意志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第三节 法律特征 n 一、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 n (一)法律的规范性 n 《说文》中:“灋,刑也。”,刑即型字,谓模 型也。“法即刑,模即法,范亦法,型为铸造 器具之法。” n 物治与人治 n 梁启超:法治主义者,其实则物治主义也。 “将一切主观的标准舍去,专恃客观的标准以 ‘一人心’。” n (二)法律的概括性 n 1、法律的概括性即法律的一般性。 n 案例:1912年的英国的波拉德诉特纳案。 n 2 、概括性或一般性也导致法律的僵硬性或过大的自 由裁量权。 n (1)法律僵硬性:如中国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上需要 承担刑事责任。 n (2 )法律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如许霆案。 n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 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n 问题:许霆犯了盗窃罪吗? n 二、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 n (一)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 n (二)法律以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为主要 内容 n (三)法律具有国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