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污水废水处理设施运营生物膜法.ppt

发布:2017-09-06约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滤池 2、滤床的高度 滤床的不同高度,生物膜量、微生物种类、去除有机物的速度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滤床的上层,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丰富,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生物膜量多且主要以细菌为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速度高;随着滤床深度的增加,废水中的有机物量减少,生物膜量也减少,微生物从低级趋向高级,有机物去除速度降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随滤床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去除速率却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滤床高度与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和滤床不同深度处的生物膜量 生物滤池 3、有机负荷与水力负荷 有机负荷-----kgBOD5/m3.d; 水力负荷: ① 水力表面负荷----m3/m2.d,或m/d;----滤速; ② 水力容积负荷---- m3/m3.d 在有机负荷较高时,生物膜的增长也会较快,可能会引起滤料堵塞,此时就需要调整水力负荷,当水力负荷增加时,可以提高水力冲刷力,维持生物膜的厚度,一般是通过出水回流来解决。 生物滤池 4、回流 * 高负荷生物滤池与塔式生物滤池,常采用回流。 其优点: ① 不论原废水的流量如何波动,滤池可得到连续投配的废水,因而其工作较稳定; ② 可以冲刷去除老化生物膜,降低膜的厚度,并抑制滤池蝇的孳生; ③ 均衡滤池负荷,提高滤池的效率; ④ 可以稀释和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以及进水有机物浓度。 生物滤池 5、供氧 生物滤池一般时通过自然通风来保证供氧的;影响生物滤池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有: ① 池内温度与气温之差; ② 滤池高度; ③ 滤料孔隙率及风力等; ④ 滤池堵塞也会影响通风。 生物滤池 四、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生物滤池早于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的发明之初是以生物滤池的替代工艺出现的;但生物滤池至今仍有大量应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 一、基本原理与特点 1、基本流程 生物接触氧化法 2、主要特点: ①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10~2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3.0~6.0kgBOD5/m3.d) ② 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单; ③ 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 污泥产量略低于活性污泥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由池体、填料、布水系统和曝气系统等组成;填料高度一般为3.0m左右,填料层上部水层高约为0.5m,填料层下部布水区的高度一般为0.5~1.5m之间; 根据曝气装置与填料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 曝气装置与填料分设: 填料区水流较稳定,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长,但冲刷力不够,生物膜不易脱落;可采用鼓风曝气或表面曝气装置;较适用于深度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 曝气装置直接安设在填料底部: 曝气装置多为鼓风曝气系统;可充分利用池容;填料间紊流激烈,生物膜更新快,活性高,不易堵塞;检修较困难。 生物接触氧化法 三、填料 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其特性对接触氧化池中生物量、氧的利用率、水流条件和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反应情况等有较大影响;分为硬性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及球状悬浮型填料等: 生物膜的培养和驯化 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在填料上固着的生长过程称为挂膜。实际也是膜状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过程。 目的 1、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载体 2、微生物逐渐适应水质和环境 回流沉淀池的出水和沉泥,可促进膜的早日完成。 生物膜的培养和驯化 挂膜分为直接挂膜和间接挂膜 在合适的水温、DO、PH、BOD5、C/N 水质条件下,正常进水;工业废水按比例加生活污水 一般7~10天就可完成 不易降解的工业废水,通过预先培养和驯化的活性污泥,投加到生物膜处理系统中,进行分布挂膜并反复多次回流,直到正常运行。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与管理 1、启动调试: 启动调试时须培养生物膜,其方式类似活性污泥的培养,可间歇或连续进水;注意营养平衡(C、N、P)、pH值、抑制物浓度等;应对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经常观察,并及时调整运行条件。 生物接触氧化法 2、日常运行管理 一般应控制溶解氧浓度为2.5~3.0mg/L; 避免过大的冲击负荷; 防止填料堵塞: 1) 加强前处理,降低进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2) 增大曝气强度,以增强接触氧化池内的紊流; 3) 采取出水回流,以增加水流上升流速,以便冲刷生物膜。 生物膜法 一、生物膜法概述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 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生物膜法实质使细菌和真菌类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微型动物附着在载体上,生长繁育,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