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及对策研究.docx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及对策研究
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能保障企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方法,能够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但是部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导致企业的资源配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当下,企业要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优化,以保障企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更高的价值。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战略性布局和规划,在落实企业战略要求的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化解风险,优化绩效考核。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各环节工作进行全面控制,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各类资源的优化管理,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一)预算目标短视
预算目标短视是当前很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近年来企业生存压力增大,企业只有活下去才能获得发展,但是企业在重视短期规划的同时更要重视企业的战略,若企业仅重视短期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将导致企业预算和战略相脱节,甚至使预算流于形式。
(二)预算管理组织缺位
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缺位,主要体现在全面预算工作中缺乏各部门的配合,企业的预算管理还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缺乏统筹领导预算管理的权威组织。同时各部门也不了解预算控制的作用,预算管理中不主动配合其中,再加上企业不重视对人员的培训,人员不了解自身的预算任务,导致预算得不到全体成员配合。
(三)预算编制不细致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在预算编制时要求企业结合各项指标细化分析,但是部分企业的编制方法较为粗糙,仅由财务部门按照增量预算的方法填制预算表格之后下达执行,没有让各部门充分参与到其中,也没有结合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不同方法进行编制,导致预算不够科学。
(四)预算执行不严肃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分析机制,预算分析的方法过于简单。同时企业也没有借助信息系统对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分析,分析存在明显滞后性,仅能实现以月度或季度为周期开展分析,不利于帮助企业动态发现管理中的缺陷。
(五)预算考评乏力
当前很多企业的预算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过于重视对财务指标的考核。同时在考核的过程中,对不同维度的权重分析也不够科学,再加上很多企业不重视奖惩工作,即便员工没有达成预算任务也没有惩罚,预算完成效果较好也没有予以奖励,不利于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预算目标
第一,明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预算管理的目的是解决预算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保障企业的管理符合企业的战略方向与管理要求特点。首先,企业的预算要求和战略实现有效衔接,以此制定合理的管控规划。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保障企业的战略能够实现的同时,促使企业管理机制更加科学,明确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之间的权责,在企业内部构建权责对等的管理机制,防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越权的行为,并实现对企业管理流程的有效规划,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顺利达成。其次,企业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企业内部各层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对人员分配的资源进行配置,还要约束人员的岗位职责,借助预算管理体系让人员在工作流程中按照自身的要求开展管理,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获取各项预算执行信息,实现对企业工作的有效监控。再次,企业要借助预算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在预算编制之前,通过合理确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管理流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避免短视效应的问题,进而让企业的管理流程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保障企业的工作规划顺利实施。
第二,以企业的战略目标设定企业的预算目标。首先,企业的预算目标要以战略为导向,在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各项子战略的要求,以此对预算工作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向进行梳理,保障企业的战略能够指导企业预算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企业在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同时达成经济效益目标。其次,企业要认识到战略目标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在确定预算目标时,也要结合内外部的实际情况不断对企业的预算目标予以优化。企业在每年都要细化分析当年所承接的预算目标,并结合环境的变化动态优化预算目标。再次,企业在对预算目标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还要分析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因素包括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非财务指标方面包括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行业排行等。企业只有重视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的指标得到严格管理,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在设置预算目标时,要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实现预算与战略的衔接,避免预算产生短视效应。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