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届湖南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课件:模块六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28张PPT).ppt

发布:2018-03-24约3.76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时空观念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签订 凡尔赛体系形成 《九国公约》签订 1919年1月 1919年6月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9年 1933年 华盛顿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开始 【中外对比】 世界 中国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通过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 系列条约,形成一战后新的国际格局 2.经济危机及各国应对方式: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 各国政治危机; (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和 危机并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3)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开 始对外扩张以转嫁危机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日本法西斯政权发动侵华战争,挑起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 抗战开始)、七七事变 考点 1 巴黎和会(理解)华盛顿会议(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理解) [九下P14~P18] 巴黎和会 时间、地点 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 背景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操纵者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考点速查 巴黎和会 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结果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实质 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对中国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 》 内容 (1)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会议分赃性质的条款)[常德:2016.19] 签署《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体系 概况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 顿会议 时间、地点 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参会国 英、美、法、日、意、荷、比、葡、中 操纵国 美、英、日三国(美国主导)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主要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结果 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影响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九国公约 》 时间 1922年 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张家界:2016.16(1)] 影响 (1)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利益,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 (2)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凡 尔 赛 — 华 盛 顿 体 系 基本构成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 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 (1)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和平秩序; (2)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长沙:2016.42(2)] 局限性 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时间 1929~1933年 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爆发 1929年10月24日,从美国爆发,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 特点 (1)涉及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比较长; (3)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大量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矛盾尖锐,政局动荡——美国实行新政,德、日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 考点 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识记) [九下P20~P22] 考点 3 罗斯福新政(运用)[2018年是罗斯福新政实施85周年] [九下P22~P23] 开始时间 1933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