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修辞手法.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用的修辞手法初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一、概念: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补充讲解:
1、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
①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②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③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