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冠状动脉显示法及正常表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显示法及正常表现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钟福兴 冠状动脉显示法 ○容积重建及冠脉树 ○最大密度投影 ○曲面重建 ○冠脉探针 ○多平面重组 ○仿真内窥镜 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 ○○○前降支 ○○○左旋支 ○○右冠状动脉 提 纲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各厂家的硬件和软件都较强大,处理速度快,界面人性化,操作简单。通过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将冠状动脉以不同方式显示,满足图像阅读和分析的需要。 附图.冠状动脉显示法(点击各图下标题可进入各内容页面) 容积重建(VR)及冠脉树 最大密度投影(MIP) 曲面重建(CPR) CT仿真内窥镜(CTVE) 多平面图像重组(MPR)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冠脉探针(CP) 容积重建(VR)及冠脉树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附图.冠状动脉显示法(点击本图下方标题可返回总图页面) 容积再现技术获得的三维图像立体感强,可与解剖标本相媲美,该图像的定位性能极强,可全面展示冠状动脉与心脏表面的关系。 冠脉树也是容积再显技术处理而获得,该图像不存在心脏影响,可全面展示各支冠状动脉。 通过旋转技术,可从各个不同方向观察容积重建图像。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最大密度投影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成像中,因此也是冠脉成像中的重要技术。该技术是选取投影射线上密度最大的像素点进行投射成像,反映 的是组织密度的差异,可区分严重的狭窄、闭塞、血管壁的钙斑与腔内的对比剂。此法显示的是包含在所选组织厚度范围之内的各支冠脉,而非针对选择单支冠脉。 附图.冠状动脉显示法(点击本图下方标题可返回总图页面) 最大密度投影(MIP)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曲面重建是通过用户在横断或冠状或矢状平面上指定中心路径,然后将其延伸到整个采集到的数据系列从而获得新的重组平面。 曲面重建是针对某一支冠脉,以显示该血管全程为目的的重建手段,可将一迂曲的冠脉显示在一个平面上。 附图.冠状动脉显示法(点击本图下方标题可返回总图页面) 曲面重建(CPR) 冠脉探针(CP)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附图.冠状动脉显示法(点击本图下方标题可返回总图页面) 相当于将一枚探针伸入冠状动脉腔内去“探测”冠状动脉内壁,其显示的冠状动脉图像犹如前壁和后壁(0度和180度)的拉直像。 多平面图像重组(MPR)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附图.冠状动脉显示法(点击本图下方标题可返回总图页面) 多平面图像重组是将各个不同层面的像素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图像可包括横断、冠状、矢状、斜面及曲面。可从各个不同方位显示冠状动脉,如以下图像为横断、斜面、矢状面显示左右冠脉的钙化。 CT仿真内窥镜(CTVE) 一、冠状动脉显示法 附图.冠状动脉显示法(点击本图下方标题可返回总图页面) 仿真内窥镜是利用软件功能,抽取容积数据中对比剂强化的血管池所获得的影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出血管内表面的立体影像,类似于内窥镜所见。可观察冠脉腔内情况如狭窄、闭塞、斑块等。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冠状动脉主要分支为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发自升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部。左冠状动脉发自左后窦(左冠窦),右冠状动脉发自前窦(右冠窦)。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左冠状动脉发出左主干⑤,长约0.5-2.0cm,然后分出前降支和左旋支。前降支①走行于前室间沟,左旋支⑥走行于左侧冠状沟。有时在两者间发出中间支③。 1 6 3 4 1 6 3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前降支可再向三个方向各发出数分支:向左下,对角支④;向后下,室间隔前支⑦;向右下,右室前支(最上一支为左圆锥支)。其中以对角支最重要。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4 4 7 7 1 4 4 7 7 1 左旋支向后绕行,沿途可在三个部位发出分支:左室前,可发出左室前支⑧;左心缘,发出左缘支(纯缘支)⑨;左室后,可发出左室后支。有时见左心房血管。其中以左缘支最为重要。 9 6 6 9 6 6 9 8 1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右冠状动脉沿右侧冠状沟绕行,沿途可发出分支:最上一支为右圆锥支⑴,右室前可有右室前支,心右缘发出右缘支(锐缘支)⑶,右室后可有右室后支,向后室间沟有后降支⑸。有时有右旋支⑹、左室后支⑺。有时见右心房血管。其中右缘支和后降支最为重要。 ⑶ ⑸ ⑸ ⑺ ⑹ 9 ⑴ ⑶ ⑸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冠状动脉名称:影像学上与解剖学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又不完全相同,见下表。 锐缘支、右边缘支 右缘支 钝缘支、左边缘支 左缘支 后室间支 后降支 回旋支、旋支、左回旋支 左旋支 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