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优化升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推动经济优化升级 热点: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需求依然低迷,稳增长仍须持续发力。中央多次强调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经济砥砺前行。因此,扩内需促消费,稳定经济增长仍然是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5·安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审答规范] …………………(怎么答)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知识限定:《经济生活》 材料限定:根据材料 客体限定:材料体现的道理 角度限定:是什么 第二步:析材料,对接教材知识 (有多少,答多少) 有效信息 对接教材 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 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对生产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第三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 (用术语,加材料) [答案] ①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 ③消费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考题预测] ……………(这样练) 1.近几年,我国连续打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组合拳。这些措施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通过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实现城乡全覆盖;稳定物价,减免农产品流通环节收费;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种举措多管齐下,相互配合协调,居民消费需求日渐升温。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措施对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先找出材料中的措施,然后对接课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点分析材料中的措施对于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即可。 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通过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可以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2)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收入差距悬殊过大不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措施可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3)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高未来收入预期,能够促进当前的消费。 (4)价格影响消费。减免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从而降低物价,促进居民消费。 (5)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市场上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整顿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消费。 2.材料一 2008~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变动情况 注: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比上年同期放缓0.6个百分点。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国人的海外购物也非常火热。在不久前,“马桶盖”风波持续发酵,引发市场反应,也再次将“海淘”这个字眼推向大家关注的视野。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末,中国内地“海淘族”突破2 000万人,年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 560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淘”消费市场。 综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判断出A、B两条虚折线中哪一条是2008~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变动图,并概述材料一中经济现象的成因。 (2)“海淘”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有哪些启示?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只要对比A、B两条线的增幅比重,结合“注”的信息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即可得出A正确。后一小问,要分别回答我国2008~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连年上升的原因以及2010年后增幅开始下降的原因。第(2)问要分别回答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启示。 答案:(1)A虚折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