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冷热疗法619恢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概 述 一、冷热疗法的概念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应的因素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方式 面积 (与效应成正比) 时间 温度 部位(皮肤厚薄度;大血管丰富处) 个体差异 第二节 冷、热疗法的应用 一、冷疗法 (一)冷疗的目的 1 减轻局部的充血和出血 2 止痛 3 控制炎症扩散 4 降低体温 (二)冷疗法的禁忌症 血液循环障碍 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症 组织损伤、破裂 对冷过敏 用冷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 腹部;足底 昏迷、感觉异常者、年老体弱者慎用 冷疗法的护理评估 病人身体的评估 (一)热疗的目的 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2、减轻疼痛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4、保暖和舒适 未明确诊断的急腹症 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 脏器出血 软组织损伤或扭伤48h内 恶性肿瘤部位 治疗部位有金属移植物 麻痹、感觉异常者慎用 (1)热湿敷法 目的: 3.热湿敷 注意点: ①调节水温45~50℃ ②用法:先涂凡士林,盖单层纱布,敷布敷于患处,上置塑料纸,盖上干毛巾。 ③每3~5min更换一次,一般为15~20min ④面部热敷者,敷后半小时方能外出。 ⑤观察热敷部位皮肤状况(老幼危重) ⑥热敷有伤口的部位时,无菌操作。 热水坐浴注意: 热水坐浴前先排尿、排便 坐浴部位有伤口,注意无菌操作 坐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 女性患者月经期、妊娠末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盆腔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子宫脱垂病人坐浴时,水温38℃。 灌水1/2-2/3满 一般患者:60-70℃ 特殊患者:50℃ 烤灯的使用 红外线灯 选灯 四肢:250W 大部位:500-1000W 灯距 30-50cm 时间 20-30min 注意 防烫伤; 保护眼睛; 防感冒; 保持舒适 鹅颈灯 3热湿敷 操作步骤 热水坐浴 1.目的:止痛、消肿、消炎,用于外阴、肛门、外生殖器病患及盆腔充血、水肿等 2.用物准备 : 3.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协助坐浴→观察记录→整理归位 4.注意事项: ⑴坐浴部位有伤口 ⑵不宜坐浴的患者 ⑶注意病人的安全 水温:40-45℃ 时间:15-20min 课堂练习 1 1.当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 A.局部热敷 B.局部冷敷 C.局部冷、热敷交替 D.热水足浴 E.按摩推拿 B 2.护士指导患者48h后处理方法是( ) A.可局部热敷20min B.可局部冷敷20min C.增加局部活动量 D.每天先热敷10mim再冷敷10min E.每天先冷敷10min再热敷10min A 2 3.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 A.热水袋 B.湿热敷 C.烤灯 D.热水坐浴 E.冷湿敷 D 患者刘某,40岁,女性,神志不清,面色潮红 而灼热,T41℃,P120次/min,R24次/min,诊 断为中暑,需立即行乙醇擦浴降温。请问: (1)操作前应怎样进行护理评估? (2)乙醇溶液的浓度与用量是多少? (3)擦浴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课后作业: cold and heat therapy 2 1 想一想 学 习 目标 掌握冷热疗法的作用、禁忌证 掌握乙醇拭浴、热水袋的使用法 熟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熟悉各种冷热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了解冷热疗法的效应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活动,达到治疗目的。 一、概念 多4-10倍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生 理 效 应 冷热应用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且用冷产生的效应与用热产生的效应相对。 体温 神传导速度 结缔组织伸展性 淋巴流动速度 需氧量 细胞代谢率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血液粘稠度 血液流动速度 血管 生理效应 表1 冷、热疗法的生理效应 下降 减慢 减弱 减慢 减少 减少 降低 增加 减慢 收缩 用 冷 上升 增快 增强 增快 增加 增加 增加 降低 增快 扩张 用 热 . 继 发 效 应 持续用冷或用热1h后,将出现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时间适宜:20-30min/次 反复使用:中间休息1h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婴儿;老人;昏迷、瘫痪、循环不良的特殊人群) 一、冷疗法 冷疗法的应用 乙醇拭浴 冰袋 局部用冷 全身用冷 冰帽 年龄 意识状态 耐受力,是否过敏 有无血液循环障碍 皮肤情况(有无伤口) 心理社会评估 ㈠ 冰袋、冰囊的使用 1.目的 降温、止血、镇痛、消炎 3.操作程序 2.操作前准备 护士 患者 用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