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ppt

发布:2019-02-20约2.68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 论 主 讲: 张 蔚 guiyangzhangwei@126.com 绪 论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与意义 第三节 心理学发展史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及方法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心理学是什么 对于同一个明星,有人喜欢,有人却讨厌? 对于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有的人过目不忘,有的人却读了许多遍还是记不住? 为什么我们有时快乐,有时悲伤? ……??? 上述均属于心理活动,是心理学可以解释的问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医学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分类 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一门理论课程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人为什么会生病? 怎样才能保持健康? 在不同的时期,人类有着不同的回答 疾病是神灵的惩罚或有恶魔作祟 ——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疾病是由某种细菌侵入人体所致 —— 生物医学模式 行为方式不当、精神因素也可致病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不良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致病——整体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该模式起源于17世纪。   健康就是各器官生理功能正常、生物细胞没有损伤,疾病就是微生物侵入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损伤产生病变 是目前西医中占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   将人看成一架机器,疾病被看成机器的故障,医生的工作是对机器进行修理   仅从生物学角度,片面的看待健康和疾病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不考虑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心身学家恩格尔提出  健康是不仅没有躯体(生物)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医学正处于向该模式转变的阶段 整体医学模式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发现:人类的不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原因 进而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医学模式推进到整体医学模式  该模式指出:健康是整体素质健康,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含生活方式)三者完整结合好才是健康;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主要是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  该模式强调:个体有道德、有涵养、能调控自己的行为习惯与情绪,这对于个体和家人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 心理学发展简史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1879年,冯特(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的    对象和任务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是什么)、解释(为什么)、预测和控制(怎么办)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在生病过程中心理行为的变化及影响 情绪、个性等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来治病、防病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 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生理、生物化学功能的影响 研究个性心理特征或行为模式在疾病的发生和康复中的意义 研究运用医学心理学的原理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调查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测验法(心理测验法) 实验法 观察法 指测试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地行为、语 言、仪表、表情、举止的观察和分析(客观观 察法),同时,被试个人也对自己的心理进行 观察和分析(主观观察法或内省法),以研究 其心理行为规律的方法。 调查法 借助于通信调查、面对面的会谈或各种问卷等了解人们的心理、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是一种由被调查人对调查问题的自我报告为依据的、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由于提问设题的偏向性或涉及隐私以及理解偏差等原因,结果的客观性会受到置疑 测验法 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 定量测定的方法 每一种心理测验的数据都是随即取样、大样 本,以求取样客观,高信度(即可靠性,研究结 果的可重复性)和高效度(结果的真实性,与所 测内容相符的程度) 实验法  有目的的操纵自变量,并严格控制影响因变量的所有变量,选用客观指标,并用计算工具处理数据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例如:将新型抗抑郁药作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抑郁引起的生理、心理症状以及SD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