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与仿生材料第五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然生物材料结构与结构仿生
生物矿化
纳米生物材料自组装
仿生智能材料
生物传感器
仿生材料
仿生学
• 仿生学一词是1960年由美国斯蒂尔根据拉丁文
“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
有……的性质’的意思)”构成的。
•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
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
• 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
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
上架置木桨。
生物的各种奇妙功能
给人类启发 ‐‐‐仿生思维
模仿生物本领
造出仿生材料
新兴学科——仿生学(仿生材料)
人类进化:500万年 生命进化:约35亿年→
现代仿生学的诞生
• 20世纪60年代起,仿生学“Bionics” 的构成
全美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仿生学的诞生
• 20世纪90年代起,材料仿生的真正起步
(Biomimetics,Biomimicry,Bio-inspired)
仿生学领域的不断拓展(人居仿生学、企业仿生学、仿生减肥等)
直接开发生物系统本身(鳗脑指挥机器人、飞蛾触须探测爆炸物等)
仿生学
•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
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
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
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的边缘
学科。仿生技术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途径
之一。
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
• 我国古代杰出的工匠鲁
班,在一次上山砍树时,
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
了手,他好奇地摘下草
叶观察,发现叶子的边
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
于是突发奇想,把铁片
磨上细齿用来割断木头,
从而发明了常用的伐木
工具——锯。锯的发明
是鲁班从带齿的叶片得
到的启发。
导弹命名“响尾蛇”
• 响尾蛇是一种毒性很
强的蛇,它有一种能
探测周围环境中温度
变化的红外线感受器,
长在眼睛与鼻孔之间
的颊窝里。由于响尾
蛇具备了这种红外线
感受器,在黑暗中也
能准确无误地捕获猎
物。
导弹命名“响尾蛇”
• 美国的海军武器研究
中心,利用这一原理,
研制出一种空对空导
弹的敏感器件,能够
探测来自目标的红外
辐射,从而紧紧盯住
目标不放,直至把目
标摧毁。这种导弹被
命名为“响尾蛇导
弹”。
侧向运动时,蛇身体只有几个点接触地面,为了减少与高温沙
漠接触,沙漠蛇多半采用这种运动形式
在狭窄的空间内,蛇无法摆动,只能采用直线和伸缩的方式向
前运动大多时候,蛇采用蜿蜒运动的方式前进,这是它效率最
高的运动方式
蛇形机器人,而且这种蛇形机器人能够适应外星球,比如月球、
火星等等这种未知的环境来做一些探察工作
蛇形机器人
伪装之王变色龙
• 变色龙学名叫“避
役”,它行动迟缓,
面目可憎,浑身灰黑
色,布满了疙瘩,可
是它在一昼夜中能变
换六七种颜色。原来,
变色龙的表皮上有一
个变幻无穷的“色彩
仓库”,贮藏着黄、
绿、蓝、黑等各种色
素细胞,一旦周围的
光线、温度和湿度发
生了变化,变色龙就
随之改变体色。
伪装之王变色龙
• 科学家仿照变色龙,制成
了一种既能自动改变颜色,
又始终与环境保持一致的
军装。这种军装用一种对
光线变化很敏感的化学纤
维织成的布料制成,士兵
穿上这种军装,可以放心
地从白色的沙滩上登陆,
在森林里军装是深绿色,
在草地时又变成麻黄色的
了。
鳄鱼“流泪”的启示
• 凶残的鳄鱼在吞食猎物时,
总是流着“悲伤”的眼泪,
其实它们是在排泄体内多
余的盐分。生活在咸水或
海水中的动物,体内都有
一种特殊的结构——盐腺,
各种盐腺的构造基本一样:
中间是一根导管,并向四
周辐射出几千根细管,跟
血管交织在一起,把血液
中多余的盐分离析出来,
再通过中央的导管排泄到
体外。
• 盐腺是动物天然的
“咸水淡化器”。科
学家从鳄鱼的流泪中
得到启示,模仿盐腺
的构造原理,研制出
一种体积小、重量轻、
效率高、价格低的
“仿生海水淡化器”,
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
淡化的难题。
啄木鸟
• 啄木鸟一天可发出约600
次的啄木声,每啄一次的
速度可达每秒55km,比
空气中的音速还快1.6倍,
而它的头部摇动的速度更
快,约每小时2 080km,
比射出的子弹还要快1倍
多。此时,它头部所受到
的冲击力约为所受重力的
1000倍,而一辆时速为56
km的汽车撞在一堵墙上,
受到的冲击力仅为所受重
力的10倍。为什么啄木鸟
头部可以受到那么大的力
却不会得脑震荡?
啄木鸟与新型安全帽
• 原来啄木鸟头部的构造与众
不同,它的脑壳非常坚硬,
周围还有一层海绵状的骨骼,
里面吸附着很多液体,能起
消震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