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土地利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取舍标准与精度控制 沼 泽 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及湖盆边缘。 分布位置 主要名称 格尔木北及宁夏沙湖周围。 影像特征 几何特征不明显,也不规则。 影象呈鲜红、淡红及黑灰色。 影象质地较细但不均匀。 裸 土 地 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陡坡、丘陵、戈壁)。 分布位置 主要名称 河西走廊、定西等地墚、峁地均有分布。 影像特征 几何特征不明显,地类边界线不规则。 影象呈现白色。 影象质地较细、均匀。 裸 岩 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山区(风大、少雨)。 分布位置 主要名称 格尔木东及河西走廊两山。 影像特征 地类边界线明显但不规则。 影象呈现灰白色。 影象质地较细但不均匀。 其 它(高寒苔原) 主要分布在4000M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 分布位置 主要名称 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 影像特征 地类边界线明显但不规则。 影象呈深灰和白色。 影象质地纹理较细但不规则 。 土地利用是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要想直观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环境背景类型质量的空间分布,就必须对遥感影像特征(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几何特征、变化规律等)综合分析,统一专业研究人员对分类系统和影像光谱特征认识上的差异,客观清晰地反映区域环境综合特征。 要实现专题几何图形和属性信息的提取。就必须对遥感图像和区域背景(下甸面、植被群落等)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快速提取矢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信 息 提 取 专题图形的综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解译过程中既要考虑影像的信息量、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几何特征,又要考虑地形因素、地表覆被、图斑边缘、图形面积精度控制等。 在相对比较重要的生态工程实施区要考虑到种植群落、地形坡度、微地形条件下的变化及环境因子等。 专题图形的综合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最小图斑控制在3×3个像元(30×30m),条形居民地最小宽度控制在2×4个像元(20×40m)。 最窄沟谷宽度控制在2个像元。 其它类型控制在5×5个像元(50×50m)。 线状地物(道路、单线河流)宽度控制在2个像元。 取舍标准 精度控制 边缘提取精度不能大于±30-60米(±1-2个像元)。 特殊地物(如:双线河流、连续沟谷等)可做0.5像元 的夸大处理。 *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及土地 利用、生态环境分类系统划分原则 报告人:王建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与生态环境分类系统的差异 土地利用:1 .根据土地作用划分 2 .根据土地覆盖的方式和目的划分 生态环境: 1 .自然景观特点 2 .区域本底差异性 3 .以不同梯度植被覆盖和 下垫面自然环境特性。 不同专题信息提取和制图综合方法 1 .地貌的综合 2 .不同梯度和不同下垫面地物 类型的综合 3 . 地理骨架的综合 水系 道路 地形 4 .取舍标准(河流、道路长度、图斑像元数) 平原耕地及居民点综合 柳枝状水系的综合 羽毛状水系的综合 羽毛状水系发育段的 植被综合 平原耕地 墚峁耕地 黄土丘陵地区墚、峁、沟谷植被的综合 资源信息专题类型提取标志 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盆地、河谷川地。 分布位置 主要作物 以水稻、小麦、玉米、西瓜、蔬菜为主。 影像特征 形态以块状分布,地类边界清楚,地块整齐。 主基调为红、暗红、鲜红、黑灰和淡篮色 影像纹理细腻,颜色不均匀,作物间差异较大。 水 田 平 原 旱 地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 分布位置 主要作物 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糜子大豆、土豆等。 影像特征 影像的几何特征规则,地块大排列整齐 。 影像呈现出红、淡红、粉红、鲜红等颜色。 影像纹理较粗糙,但地类间色差很明显。 丘 陵 旱 地 主要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峁之上。 分布位置 主要作物 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糜子大豆、土豆等。 影像特征 几何特征不规则,连片,局部有条状形态。 影像呈现出红、淡红、粉红、鲜红等颜色。 影像纹理较粗糙,但地类间色差很明显。 山 区 旱 地 主要分布在山坡、山腰、陡坡台地及山前带上。 分布位置 主要作物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青稞、油菜、土豆等。 影像特征 影像几何特征不规则 ,局部呈条状形态。 影像呈现出红、淡红、粉红和淡蓝等颜色。 影像纹理较粗糙,纹理不均匀 。 有 林 地(乔木林) 主要分布在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分布位置 主要植被 主要有松树、杨树、柳树、沙枣、梧桐等。 影像特征 几何形状不规则,与其它地类间边界滑润清晰。 影像呈现为鲜红,针叶或阔叶灌丛有明显区别。 影像纹理色调较均匀,影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