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风险几何.pptx

发布:2017-05-24约3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大量涌现,在拓宽居民、企业投融资渠道,推进普惠金融,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金融业在信息不对称、信用等方面,也是风险事件高发。信用风险问题之现状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问题平台占比较高。网贷之家《2015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显示,2015年全国问题P2P平台数量达896家,是2014年的3.26倍,;占全部平台数量的34.5%,即3家平台中就有1家有问题。零壹财经《2015年中国互联网众筹年度报告》也显示,2015年全国问题众筹平台数量达84家,占全部平台数量的23%,在众多的互联网问题平台中,;以“泛亚日金宝”和“钰诚e租宝”最为突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中“泛亚日金宝”事件导致22万投资者450亿元资金无法兑付,“e租宝”事件导致90万投资者的500多亿元资金受???,给投资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坏账率较高。零壹财经在《2016中国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调查报告》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末,全国P2P平台的坏账规模在425亿-638亿元,而同期全国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4395亿元,按此计算,2015年年末全国网贷行业的坏账率在9.6%-14.5%之间。信用风险高之不利影响其一,背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初衷。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希望通过建立投资者与融资者直接联通的平台;,拓宽企业和居民的投融资渠道,缩短融资链条,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实现普惠金融,进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背离了初衷,借着行业缺乏监管之机野蛮生长,发布虚假;标的、自融、构造资金池,最后沦为庞氏骗局,不仅没有实现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双赢,而且还使投资者蒙受较大损失,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是作用有限,与当时的初衷渐行渐远。其二,影响大众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知。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高发使得公众对行业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将互联网金融公司认为是“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代名词,不能再科学、客观地看待全行业。在这种认知下,部分规范经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会受到波及,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即使某些平台规范经营,也会由于公众的偏见和恐慌而出现挤兑,出现兑付困难的流动性危机,导致正常经营的停业或退出,进而影响全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三,制约行业融资成本;的降低。由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较高,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溢价,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提高利率才能覆盖投资者面临的信用风险,从根本上使得通过互联网金融业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初衷难以实现。;其四,影响地区金融稳定。由于信用风险高发,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如果要承担信用中介职能,则意味着该平台存在不可持续性,因此,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该类平台很难避免走向“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境地,从而亏空越来越大,最后资金链断裂停止兑付,造成大量客户资金难以赎回,给地区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信用风险高之原因其一,互联网金融不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金融业两个很重要的特;征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这是任何金融业生存并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虽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在降低信息不对称上没有明显优势。互联网虽然让大众更容易交流、更容易获得信息,;但是在信息泛滥、大量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时,很难去伪存真,容易被虚假信息所欺骗、作出错误选择。其二,互联网金融没有降低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成立时间在2013-2015年之间,;且大部分运营规模较小,导致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没有大数据资源,无法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如果要准确甄别客户信用状况,就必须依托央行征信系统和民间征信公司数据,而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尚未接入;征信系统,央行支付清算协会和上海资信等多家机构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搭建了网络征信系统,但是都尚未形成规模,并且加入该类系统平台都需要支出相应费用,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由于没有长远和系统规划,且投入资金有;限,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办法降低信用风险。其三,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着更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办法降低信用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交易数据没有加入征;信系统,所以客户的违约成本极低甚至不受影响,并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在道德风险较高、违约率较高的情况下,互联网融资面临着更高的风险溢价,融资者必须支付更高的利息,导致优质的融资者不愿意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剩下的融资者只能是资质较差和信用记录不好的融资者,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难以实现。风险防范之路径第一,发展蚂蚁金服类型的全生态互联网金融模式。目前国内具备大数据资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