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得 分
贵州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
课程名称 人 际 关 系 心 理 学
院系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
任课教师 赵鹏娟
级 别 2012级
学 年 2014-2015学年
学 期 第二学期
姓 名 江 飞
学 号 120602010039
2015年 6月 28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远离父母、亲情,容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异常,他们之中有一部分存在孤僻、焦虑、自卑等问题,辍学失学严重,一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止家长忧心,更让教育者忧心。它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本文主要从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心理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分析这一特殊群体。希望引起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关键字:留守儿童 特殊群体 心理问题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速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现象。随着流动民工的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那些不能跟着父母进城的则被留在家乡,长此以往,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根据新华网发布的全国妇联最新研究报告给出的最新研究数据指出:目前全国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因此,留守儿童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管是已出现的还是新出现的均亟待解决。
1、留守儿童基本现状
1.1什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
1.2概况
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1.3具体情况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2、心理问题
我国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都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曾出现过三个留守儿童垃圾箱烤火取暖,结果葬身火海;还有在家误食农药,结果四个孩子集体“自杀成功”;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而在这些问题之上还需要我们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国外有研究报道,未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情感和心理问题。由于亲子分离,亲子关系不能很好的建立,留守儿童往往会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有“被遗弃感”,最终会衍生出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根据我国许多研究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2.1性格孤僻不合群
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在一段时间里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隔代监护或上辈监护,这些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有心事无处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抗下所有的问题。没有父母的关爱,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甘心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王玉琼等研究发现,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湖北大学心理系教授严梅福把农村留守儿童看成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
2.2焦虑与自卑倾向
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问题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虽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给予的更多地是身体方面的关心。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孩子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