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课件第十六讲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与热机.pptx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宏观表现为扩散。扩散的方向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
3.分子间存在间隔。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分子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水例外),气态时分子间距大约是固液态分子间距的10倍。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的势能有关。
二、内能与热量1.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能叫做内能(俗称热能)。内能即物体内部大量分子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部的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注意点:内能增加时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块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2.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加,其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其实质是物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传递的形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的方向是从物体的高温端传向低温端或者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多少与内能的大小没有直接联系。
三、比热容与热量计算?
四、燃烧与热机?
3.初中阶段提及的热机主要是内燃机中的汽油机。汽油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汽缸、活塞、连杆、曲轴、火花塞和两个气门。工作一周期曲轴转2圈,每半圈为一个冲程,每个周期有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只有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清洁的铅块放在一起挤压后,发现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想把这个实验做成功,要利用铅块较软的特点并且要用力挤压,据此你推想分子间作用力的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引力只有在分子间距很小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解题思路将两个表面光滑清洁的铅块放在一起挤压后,发现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要利用铅块较软的特点并且要用力挤压,它们才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的引力只有在分子间距很小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方法归纳当分子间距大到一定值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起作用。易错误区深刻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知识点二内能与热量【安徽】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解析]解题思路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还应考虑其他因素;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含有的内能(而不是热量)一定比温度低时多,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方法归纳本题涉及的知识有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内能与热量、温度的联系与区别。易错误区物体吸热或升温,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要吸热,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知识点三比热容与热量计算?
???
?0.112?
?
知识点四热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滨州】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图所示为四冲程汽油CA.甲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乙冲程是排气冲程C.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丁冲程是吸气冲程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解题思路热机的工作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图甲: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汽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图乙: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汽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图丙: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汽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丁: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汽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
方法归纳准确判断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以及对涉及能量转化的两个冲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要结合火花塞的工作情况、气门和活塞运动的情况进行判断。易错误区无法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