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十六DTM模型.ppt

发布:2017-05-22约3.0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4 DTM分析 1、GRD模型 2、TIN模型 3、模型应用 7.4 DTM分析 DTM: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 DEM: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两种数据组织类型: 规则格网数据——Grd数据; 三角剖分数据——Tin数据; 明码数据; 7.4 DTM分析 利用“输入编辑”模块中的等高线自动赋值,对等高线文件“KU6_3.WL”赋予高程值; 第一步:单击“文件”菜单下“打开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命令 ,如右图,打开演示数据“KU6_3.WL” ; 7.4 DTM分析 打开演示数据“KU6_3.WL”,如图: 7.4 DTM分析 第二步:单击“处理点线”菜单下“线数据高程点提取”命令,如右上图; 则系统弹出“设置线抽稀点参数”对话框 ,如右下图; 需注意的是“线属性高程数据域”要选择高程值所在的字段; 设置好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 7.4 DTM分析 “线数据高程点提取”结果如图: (接下来,既可以生成Grd数据,也可以生成Tin数据) 7.5 GRD模型 单击“GRD模型”菜单下“离散数据网格化”命令 ,如左图,系统弹出“离散数据网格化”对话框,如右图 ; 单击对话框中的“文件换名”按钮,保存生成的Grd数据; 单击“确定”按钮; 7.5 GRD模型 单击“文件”菜单下“打开三角剖分文件”命令,如左图,打开上步生成的Grd数据“TmpGrid.GRD ” ,如右图; 7.5 GRD模型 (1)、格网立体图绘制:单击“Grd模型”菜单下“格网立体图绘制”命令,如左图,系统弹出“规则网立体图绘制”对话框,如右图,单击“确定”按钮 ; 7.5 GRD模型 “格网立体图绘制”结果如图: 7.5 GRD模型 (2)、平面等值线图的绘制:单击“Grd模型”菜单下“平面等值线图的绘制”命令 ,如左图,系统会弹出“设置等值线参数”对话框 ,如右图; 7.5 GRD模型 下面依次来说明上图中7个标注的作用: ①、将标注为“1”处的“等值线套区”打“√”; ② 、单击标注为“2”处的“等值层值”按钮,系统会弹出一对话框 ,如右图; 7.5 GRD模型 ③、单击标注为“3”处的“线参数”按钮,系统将弹出修改线参数对话框,以供我们修改结果文件的线型, 如图; 7.5 GRD模型 ④、将标注为“4”处的“等值线光滑处理”打“√”,并将光滑度选择为“高程度” ; ⑤ 、将标注“5”处的“制图幅面”改为“原始数据范围”; ⑥、双击标注“6”处的颜色,系统弹出颜色表,如右图,以供我们修改相应等高线的颜色,不过一般情况下默认就可以了 7.5 GRD模型 ⑦ 、双击标注“7”处的“Yes”或“No”,来决定是否将对应该等高线的高程值标注出来; 最后单击 “确定”按钮,生成等值线图,结果如图: 7.5 GRD模型 (3)、彩色等值立体图绘制:单击“Grd模型”菜单下“彩色等值立体图绘制” 命令,如左图,系统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 ,如右图; 7.5 GRD模型 单击“等值图参数设置”按钮,则系统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 ,如图; 在“等值线套区”前打“√”,单击“确定”按钮,返回上一级对话框,然后单击“确认”按钮; 7.5 GRD模型 则“彩色等值立体图绘制” 结果如右图; 7.6 TIN模型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快速生成三角剖发网”命令,如左图,系统提示是否保存Tin数据,单击“是”按钮,生成的Tin数据如右图; 7.6 TIN模型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三角网内插网格化”命令,可以将Tin数据转换成Grd数据;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元图绘制”命令,可以绘制坡元图;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向分布图绘制”命令,可以绘制坡向分布图;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度分级图绘制”,可以绘制坡度分级图; 7.6 TIN模型 模型应用; 这里我们可以修改高程值之间的间隔,比如将右图中的“步长增”改为20,然后单击“更新当前分段”按钮即可修改成功,否则修改无效,然后单击“确认”按钮; 四、思考题 1.如何借助等高线数据生成TIN模型?借助TIN模型可以绘制哪些图件? 2.如何进行可视分析? 3.平面数据展布标注制图与高程点标注制图有何区别?各有何用途? * 实验十六 DTM模型 数字地形模型(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是数字形式表示的地表面,即区域地形的数字表示,它是由一系列地面点的X,Y位置及其相联系的高程Z所组成。这种数字形式的地形模型是为适应计算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