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1 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

发布:2017-05-30约3.2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概述 1.1项目概况 2 1.2设计依据 2 1.3相关规范 2 2.项目区概况 2 2.1地理位置 2 2.2气象水文 2 2.3工程地质 2 3.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3 3.1排水现状 3 3.2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3 4.工程设计 3 4.1排水体制 3 4.2雨水管网设计 3 4.3污水管网设计 4 4.4管线标准横断面布置 4 4.5排水管材选择 4 4.6管道接口形式 4 4.7雨、污水管道基础 4 4.8管道附件 4 4.9工艺技术要求 5 4.9.1地基条件 5 4.9.2施工安装注意事项 5 4.9.3雨水、污水管道闭水试验 5 5.沿线环境保护设施及评价 6 5.1水土保持 6 5.2环境保护措施 6 5.3环境监测 6 5.4环境管理 7 5.5环境评价 7 6.问题及建议 7 1.概述 1.1项目概况 1.2设计依据 1.3相关规范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年版) 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 11836-200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项目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31°30′,东径104°30′~104°43′之间。路线行政辖区隶属于绵阳市梓潼县,路线海拔高度为450m-500m。地貌以河谷平坝为主,地势平坦,地质构造单一稳定,属扬子地台川中台,拗区边缘地层平坦无滑坡。 2.2气象水文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C,年日照1298.1小时,年无霜期272天,年平均降雨量963.2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年平均雾日51天。2.3工程地质 3.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3.1排水现状 3.2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4.工程设计 4.1排水体制 4.2雨水管网设计 (mm/min),(T=10~0.5a) 本次设计雨水主要是通过分段排入下游雨水管、涵洞的方式就近就地排出。 本次设计中雨水管道的管径主要通过划分的各段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且经过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确定。 雨水干管管径为d600;道路沿线双侧每隔100m~120m左右设一处雨水预埋支管,支管管径为d600,管端伸至红线外2m;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 具体管线布置详见排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4.3污水管网设计 4.4管线标准横断面布置 本次设计均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且在道路下面的位置是固定的。1 工程管线以道路前进方向为参考,给水管道、管道,右侧依次为。给水、燃气管线仅作预留,本次不设计。2 工程管线垂直方向布置的次序为:电力、燃气管道、给水、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3 各种工程管线在垂直方向上均未重叠直埋敷设。 4 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均满足规范要求。 4.5排水管材选择钢筋砼管钢筋砼管综合考虑管材的工程造价及使用年限、日常维护以及当地的实际工程经验,本次设计雨水管道采用合格的钢筋砼管,均为国标Ⅱ级管,雨水口联络管采用d300的平口Ⅰ级钢筋砼管。 4.6管道接口形式 连接采用。连接采用4.7雨、污水管道基础 4.8管道附件 1 排水检查井:雨污水管道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至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污水检查井,检查井最大间距满足规范相关要求。 2 雨水口:雨水管道上雨水检查井附近、道路低洼处及车库出口上游设置雨水口,收集雨水。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连接管管径为300mm坡度为0.01,长度不宜超过25m 4.9工艺技术要求 4.9.1地基条件 素填4.9.2施工安装注意事项 1 设计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不小于100KPa的情况进行设计。如遇局部达不到设计地基承载压力的地段,应将其全部清除,换填50cm厚。管道位于道路回填区域时,应将素填土全部清除后换填砂砾石,并用砂砾石回填至管底。 在施工中遇到管道基础下不良地质层厚度超过2米的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和地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沟槽回填的石块大小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相关要求,即管道砂石基础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管道胸腔及管顶以上25cm以内的区域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 当管道位于新近填土上时,应将管底以下2.0m范围内的填土进行压实,人行道下压实数不小于0.90,车行道下压实度不小于0.93(重型击实标准);如新近填土层较松散无法达到压实度要求且填土深度不大于2.0m时,应将填土层挖除,重新回填并进行压实处理,或采用级配碎石或碎石土(碎石含量不小于30%)换填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