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学时/学分:64/ 4
课程类型:必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专科生
选用教材:赵世友 李跃中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52~64学时/4学分)
【教学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干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共分七章。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包括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床、刀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类专业专科生。本课程要求授课对象先修下列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金工实习等。
二、素质目标
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3、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勇于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4、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
1、对机械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具有根据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参数、切削用量的能力。
2、掌握制造工艺装备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时间定额的组成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了解机械制造主要工艺装备的用途和工艺范围, 工艺规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工艺方案经济分析方法;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及加工参数;
3、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分析引起加工误差原因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能力。
4、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初步具备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任务
参考学时
1
绪论
1
2
第1章 金属切削基础
11
3
第2章 金属切削机床基础
8
4
第3章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16
5
第4章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
6
6
第5章 特种加工
8
7
第6章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8
8
第7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6
总学时
64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研究内容,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重点掌握机械制造中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制造技术及制造科学的发展
3.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考核要求
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征。
掌握:制造技术及制造科学的发展情况,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1章 金属切削基础(1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切削过程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会分析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物理现象,探讨这些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
1.1 金属切削基本概念
1.2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
1.2.1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1.2.2积屑瘤
1.2.3切削力
1.2.4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1.2.5刀具材料及选择
1.2.6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1.2.7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1.2.8切削用量的选择
1.2.9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考核要求
了解: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及特点;切屑的种类;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砂轮的特性,砂轮的选择,磨削过程与一般切削过程的区别;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理解:进给运动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物理现象及其内在联系。
掌握:切削运动、切削层参数、切削用量等基本概念;切削用量的选择;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和刀具角度的定义;选择常用刀具材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磨钝标准和刀具寿命的概念;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和方法。
第2章 金属切削机床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切削机床基础知识,掌握普通金属切削机床对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了解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种类及用途。了解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