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染病学复习题库.doc

发布:2017-08-14约5.52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染病学复习题与答案 1.HBsAg 即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包膜上的抗原成分,由 S 基因编码。可在受感染的肝细胞内大量合成,释放到血液或其它体液中。 HBsAg 阳性表明存在现症 HBV 感染。 2.慢性 HBsAg 携带者 血清 HBsAg 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乙肝主要传染源。 3.戴恩颗粒 Dane 即完整 HBV 颗粒。属嗜肝 DNA 病毒科的一员。分为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内含 HBsAg ,核心部分含环状双链 DNA 、 DNA 聚合酶、核心抗原和 e 抗原。 4.HBV DNA 乙肝病毒核酸,位于 HBV 核心。 有2型:游离型 HBV DNA 几乎与 HBeAg 同时出现于血液中,是 HBV 感染特异、直接的指标(有复制、传染性大);整合型 HBV DNA 见于慢性 HBV 感染,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可导致乙肝复发或癌变。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标。 5.窗口期 自限性 HBV 感染时,血清中抗- HBc 出现于 HBsAg 出现后 3 ~ 5 周,当时抗- HBs 尚未出现, HBsAg 已消失,只检出抗- HBc 和抗- HBe ,此阶段称为窗口期。 二、填空题 1. 根据临床表现,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 重型肝炎、 瘀胆型肝炎 和 肝硬化 。 2.?急性重型肝炎的常见临床症状有 黄疸 、 发热 、 腹胀 、 呕吐、 肝浊音界缩小、 出血 、 肝性脑病 等。 3. 甲肝病人在起病前 2 周和起病后 1 周,粪便中排出HAV最多,病人应按肠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4. 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粪口 ,实验室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清 抗- HAV ;乙肝传播的非注射途径主要指 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 , 预防乙肝的主动免疫措施是注射 乙肝疫苗 。 5. 甲 和 戊 型肝炎经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 乙 和 丙型肝炎经体液为主要传播途径。 6.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4个开放读框分别为 S 区、 C 区、 P 区和 X 区。 三、最隹选择题 1 .哪一项 HBV 血清标志物反映乙肝传染性强 ( A ) A.HBeAg(+) ; B.HBsAg(+) ; C. 抗 -HBe(+) ; D. 抗 -HBs(+). 2 .具保护作用的乙肝病毒抗体是 ( C ) A. 抗 -HBc ; B. 抗 -HBe ; C. 抗 -HBs ; D. 抗 -S1 ; E. 抗 -S2. 3 .缺陷病毒是指 ( D ) A. 戊型肝炎病毒; B. 甲型肝炎病毒; C. 乙型肝炎病毒; D. 丁型肝炎病毒 4 .以下哪项不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重症化的指标 (C) A. 血清转氨酶( ALT )明显增高; B. 胆红素突然明显增高; C. 明显的肝病面容、肝掌和蜘蛛痣; D. 突然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E.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 5 .以下那一项不是急性重型乙型肝炎(暴发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E) A. 极度疲乏; B. 深度黄疸; C. 有出血倾向; D. 恶心呕吐; E. 大量腹水 . 6 .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肝炎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指标 (D) A.ALT10 倍增高 B.TBIL85.5 umol/L C.A/G ≤ 0.9 D.凝血酶原活动度( % ) 71-79. 7 .淤胆型肝炎的黄疸属于 ( B ) A. 溶血性黄疸; B. 肝内梗阻性黄疸; C. 肝外梗阻性黄疸; D. 体质性黄疸 . 8 .淤胆型肝炎除血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外,临床症状特点为 ( B ) A.黄疸重,自觉症状重 B.黄疸重,自觉症状轻 C.黄疸轻,自觉症状轻 D.黄疸轻,自觉症状重 9 .哪种药物可用于乙型肝炎的的病原治疗? ( E ) A. 氧氟沙星; B. 利巴韦林; C. 吡喹酮; D. 氯喹; E. 干扰素 . 10 .导致 HBeAg 向抗 -HBe 转换,但 HBV-DNA 在血清中维持阳性的原因是 ( B ) A.S 区变异; B. 前 C/CP 区变异; C.C 区变异; D.X 区变异; E.YMDD 变异 . 11. 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肝炎炎症重度活动的指标: ( D ) A.ALT 10 倍增高 B. 胆红素突然明显增高 C. 明显的肝病面容、肝掌和蜘蛛痣 D. 突然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四、多项选择题 1.乙肝病毒复制的表现为 ( BDE ) A. HBsAg(+) ; B.HBV DNA(+) ;C. 抗 -HBs(+) ; D.HBeAg(+) ; E.HBcAg(+). 2.患者,男性,发现肝硬化3年,近日出现发热、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