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分析法的山东省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系统分析法的山东省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1[1]
摘要:本文以中小企业成长理论为依据,采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在对山东省中小型企业
成长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小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
以山东省十家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分析,从而证实该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比较判断矩阵
一. 引言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古典经济学尝试用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来解释
企业成长性问题。此后,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丛林现象”,得以迅速发展。国
外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企业成长理论、现代企业成长理论、新兴的企业成长理
论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传统的企业成长理论中,亚当·斯密(1776) [1]论证了单个企业的成长
与分工的程度正相关。马歇尔(1890) [2]认为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决定企业成长。新古典经济
学的企业成长理论[3]强调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在于对规模经济及外部经济的追求。纳尔
逊、温特(1982)[4]认为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英国管理学教
授佩罗兹女士的《企业成长的理论》[5]建立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
架,奠定了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科斯(1937) [6]基于交易费用创立的企业成长理论,是新
制度经济学企业成长理论的代表之一。Robert Gibrat 研究了法国制造业 1920 年至 1921 年的
数据,提出了均衡效果法则,但在随后几十年绝大部分研究(Singh,Whitting-ton1975 ,Chesher
1979,Wagner 1992 等)却拒绝了 Gibrat 法则。但研究证明在一些投资额不大的企业,Gibrat
法则是存在的。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外又相继产生了一些新的企业成长理论,例如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成长理论、基于基因组合的企业成长理论、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理
论等。
在探索企业成长理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将企业成长性理论应用到上市公司
研究中。丛佩华(1997)[7]在《企业的成长性及其财务评价方法》一文中,从净资产收益增长
率、主营利润比例、主营收入与主营利润增长同步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以及资本周转加速率
五个方面建立了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惠恩才(1998)[8]从微观财务与宏观财务总结分析了
影响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多种因素。1999 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国有资本金效绩评
[9]
价操作细则》 ,从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企业的业绩进行了
综合评价。吴世农、李常青和余玮(1999)[10]做了实证研究,他们选取了资产周转率、销售毛
利率、负债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期间费用率指标,建立了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模
型。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组成的联
合课题组(2001)[11]研究表明:成长性可以通过五大类十项指标组成综合指标体系。范柏乃等
1
(2001)[12]在《中国风险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主要从管理能力,产品、服
务或技术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等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史春喜(2001)[13]在《环境
分析在中小企业成长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主要从行业成长性与内在成长性两方面给出了
企业成长评价的基本方向。冒乔玲(2002)[14]提出了由基础层、核心层、外围层构成的三位一
体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框架。李柏洲等(2006)[15]在《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
一文中,主要从企业成长潜力、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成长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
系。
本文以中小型企业成长理论为依据,在对山东省中小型企业成长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
础上,主要从财务指标分析的角度,采用上市公司共有的财务指标建立指标体系,以使数据
真实、可靠,评价结果更加直观、有效。在此基础上,以 AHP 法为理论依据,将定性分析
和定量分析方法结合,构造出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再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提取出各个判
断矩阵所隐含的信息,利用评价模型对研究样本进行应用分析,做出对山东省十家中小企业
成长性的综合评价。
二. 评价模型构建
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客观、简洁,根据易于采集、信息独立、普遍适用的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