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梅弘勋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2012111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梅弘勋 一、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二、小儿神经外科疾患的特点 三、小儿神经外科麻醉管理特点 四、常见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CSF 产量 0.3 ~ 0.4ml/min 早产儿略少 减少1/3,ICP只降低1.1mmHg 回收系统小,梗阻性脑积水时ICP升高快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ICP 早产儿和新生儿可以是负压 婴儿 0~6 mmHg 幼儿 6~11mmHg 青春期 13~15mmHg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ICP升高 缓慢 严重脑积水 20~70mmH2O 急性 可发展到濒死状态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CBF 早产儿 新生儿 40~ 50ml /100g /min 6m~12y 70~110 成人 50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CMRO2 小儿5.5ml/100g/min 成人3.5 葡萄糖代谢 小儿 6.8mg/100g/min 成人 5.5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脑血管自动调节 新生儿 30 mmHg >6m 60 mmHg 血管扩张药 吸入麻醉药 TBI 肿瘤周围的局灶缺血 炎症或脓肿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脑血管对CO2、O2反应性 成人 PaCO2 20~80mmHg PaO2 60~300mmHg 小儿 PaCO2 50mmHg 胎儿和新生儿对缺氧敏感 一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过度通气 降低 ICP 4~8h 轻度过度通气可抵消吸入麻醉药扩张脑血管的作用 无明显颅内高压时不必预防性应用 PetCO2不应低于30mmHg,以防脑缺血 总结 新生儿、婴儿、小儿的CBF调节机制所知甚少 健康新生儿的自身调节机制存在,调节范围未知 重症新生儿的脑灌注可能依赖于血压 很难获得证据来指导对这些重症患儿的处理 二 小儿神经外科疾患的特点 发病率第二,15岁以下的脑瘤占40%~50% 多位于中线及后颅窝 先天性疾患多见 组织学类型多样性 脑干胶质瘤90%发生在小儿 小儿脑瘤误诊率高 病变占位更大 颈 椎管内脂肪瘤 丘脑室管膜瘤 三 小儿神经外科麻醉管理特点 呼吸的管理 体液的管理 体温 体位 麻醉管理 呼吸的管理 脑干、后颅窝病变及环枕畸形,禁忌头部后仰 注意导管扭曲、脱出及分泌物堵塞 无明显颅内高压时不必预防性应用过度通气 避免长时间纯氧通气 呼吸的管理 拔管的时机 —— 有挑战性 血压稳定、通气足够;避免剧烈咳嗽、屏气、喉痉挛、误吸 如掌握不理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维持期处理要考虑对拔管期的影响 呼吸的管理 术后保留气管导管 脑干及邻近区域手术者 高颈段脊髓手术者 伴有脑脊液鼻漏或口鼻出血者 其他原因的呼吸功能不良 如需保留气管插管,优先考虑经鼻插管 体液的管理 维持正常血容量,适当的高渗状态 尽量避免使用葡萄糖液 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尽量在术前纠正 急诊手术 体液的管理 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对小儿十分重要 葡萄糖的输入主要在于防治低血糖 血糖测定指导输糖方案 体温 低体温 体表面积 体温调节中枢 20%的心排血量经过头部 全麻中全身血管扩张 升高室温,温毯,湿化吸入气体,静脉输液加温 体温 发热 术前发热、脱水、室温高、抗胆碱能药、手术单覆盖过多、呼吸道阻塞等 有脑室穿刺引流 物理降温,避免用大剂量抗胆碱能药 加强监测 体位 易受损部位应加以垫衬 头位改变,注意气管导管 颈部过度屈曲、旋转,应保持颏部和胸骨至少二指宽的距离,防止ICP升高和术后口咽部水肿 麻醉前用药 ≤6m,仅抗胆碱能药物 咪达唑仑0.25~0.75mg/kg(≤20mg)po 阿托品/长托宁 ,地塞米松 氯胺酮禁忌 发育阶段对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诱导平稳、插管反应小 推药的速度,插管动作轻柔 血管活性药物 芬太尼 / 舒芬太尼,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异丙酚 吸入诱导 颅内操作期 维持足够的肌松 静脉压无增高,脑松弛 突发心律失常或IBP变化,暂停手术操作 四 常见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脑积水 颅咽管瘤 后颅窝肿瘤 小儿头部外伤和脊髓外伤 大出血手术的补液 脑积水 脑积水 :先天性、获得性 严重脑积水,前囟穿刺压力仍在20~70mmH2O的正常范围之内 脑积水 术前:注意ICP,意识水平和全身状况 静吸复合全麻 or 全凭静脉麻醉 突然大量地丧失CSF,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脑室-腹腔分流术尽量避免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