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脑中频治疗仪课稿.ppt

发布:2017-01-05约2.48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低频电疗法:采用0-1000Hz的低频电流,包括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电睡眠疗法、间动电疗法、精辟点神经刺激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等。 2、中频电疗法:采用1KHz-100KHz中频电流,包括等幅正弦中频电流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波动电疗法等。 3、高频电流法:采用100KHz-300KHz的高频电流,包括达松伐电疗法、中波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分米波疗法、厘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等。 电脑中频治疗仪通过一定频率的电流可以引起舒适的震颤感和肌肉颤动,兴奋了主要传导触压觉的粗纤维,掩盖了细纤维和C纤维传导的痛觉,同时人体受到电刺激后神经系统还会释放一些具有镇痛效应的物质,如内啡肽,达到镇痛的作用。一定频率的电刺激也可以引起肌肉收缩,起到锻炼肌肉的作用,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等的作用。 具有中频透热、离子导入输出、干扰电输出三种治疗模式; 具有保持功能,可选择六种波形其中一种; 具有同步功能,可以同步相邻两路的强度调节,符合节力原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设备推荐产品。 中频透热输出:具有透热功能,运用交流电,但不能导入药物,电极片相比离子导入的电极片厚,输出线相比离子导入的输出线粗,电极片插头是三插头。 离子导入输出:具有导入药物的功能,运用直流电,但没有透热功能,电极片插头是单插头; 干扰电输出:将两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的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频电流,这种电流称作干扰电流,治疗时需要使用两组中频同时输出交叉放置。 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病、膝关节病变、关节扭伤、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坐骨神经痛、软组织伤病(扭挫伤、挤压伤、肌盘膜炎肌肉劳损等骨折愈合)。 软组织及内脏纤维增生,粘连(狭窄性)腱鞘炎、术后肠粘连、注射后硬结等。 平滑肌功能障碍(胃下垂、肠麻痹、尿潴留、便泌、尿失禁、大便失禁等)。 肌力低下、肌肉委缩(用于减轻肌痉挛、增强肌力、防上废用性肌痉挛和肌肉功能重建等)。 血管疾病(雷诺病、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等)。 二、操作流程 1、首先准备好加湿的棉布套或者棉布快,套在电极片上或者垫在治疗部位和电极片中间; 2、清理治疗部位皮肤; 3、准备好以后打开电源,这时面板显示01表示为1号处方,这是按下增大/减小按键可以选择处方; 4、处方选择完毕后按下启动键,比如选择01号处方扭伤、挫伤、腰痛、颈椎病此时显示界面显示20右下角有红色小点闪烁,证明机器已经开始工作; 5、调节强度,调节强度是要缓慢调节,调节是询问病人感受逐步增加,中频一般使用收缩阈,离子导入应用感觉阈。 6、治疗结束应先关闭输出和电源在去下电极。 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身体创伤、流血及皮肤疾病,皮肤过敏者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患有恶性肿瘤者 糖尿病患者 体温超过38度以上者 使用前加湿棉布套; 治疗前应清洁皮肤,并保持湿润,电极必须与皮肤充分均匀接触,否则有灼伤危险; 电极板放置到人体后禁止开关仪器电源; 治疗结束时必须先取下电极,后关闭电源,以免被电击; 使用透热功能时,一定要控制温度,以免烫伤; 使用植入式电子装置(便如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应使用中频电疗仪; 把高频手术设备和中频电疗仪同时连接到一个患者时,在中频电疗仪电极处可能引起烧伤并可能损坏中频电疗仪; 原因一:中频输出、离子导入输出混合使用。 解决办法:此问题只会出现在老设备上,老设备中频和离子导入输出线插孔可以共用。 原因二:中频输出、离子处方输出混合使用。 解决办法: 首先了解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处方,每个处方所对应的治疗模式,离子导入处方为30号处方,71-99为干扰的处方,其余为中频处方。 在选择任意处方治疗时中频和离子导入通道均有输出,一定要根据处方选择对应输出通道。 原因三:温度调节过高,引起烫伤。 解决办法: 老年人皮肤敏感度差,治疗时一般使用低挡,便携型设备如IB、IC两个型号温度可以关闭。 原因四:未加湿面布套。 解决办法: 中频输出或离子导入输出都需要加湿,两个病人中间需要再次加湿,离子导入需加湿中药,而且棉布需要在6公分左右。 原因五:强度过大 解决办法: 首先了解电疗的治疗强度分为:感觉阈、收缩阈、最大耐受值。 中频治疗一般使用收缩阈或最大耐受值,离子导入多选择感觉阈。 * 安阳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