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材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比值测试.ppt

发布:2017-05-30约2.24万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局部放电测试 对212单元A相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预加压1.2Um即302.4kV,测量电压1.2Um/√3即175kV下局部放电量为578pC(标准为不大于20pC),局部放电量严重超标。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为62kV,熄灭电压为50kV,均低于设备正常运行电压。 4)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油色谱试验及更换后电气试验数据,进一步确定了212A相设备内部存在绝缘缺陷。 (4)解体检查情况 吊出212单元A相电流互感器器身后,外观检查未发现异常。对一次绕组进行解体检查,结果发现从4号电容屏(从里向外为0号电容屏到9号电容屏即末屏)开始出现X蜡(X蜡为一种不溶于油的树脂状物质,为不饱和烃聚合分子结构改变后形成的产物),见图16,部分绝缘纸已经硬化,当解体到2号电容屏后,出现褶皱的绝缘纸,且越来越明显。 图16 212单元A相电流互感器电容屏上的X蜡 * 2、【案例2】某220kV电流互感器典型案例分析 (1) 案例概述 2013年3月19日, 在对某220KV变电站193单元C箱电流互感器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例行带电测试时,发现193C相CT相对介质损耗因数较历次测试数据增大明显,高于同一单元A、B两相,电容量无变化。综合油色谱分析、红外测温测试数据,判断认为该电流互感器存在缺陷。设备停电更换后,进行了主绝缘介损及电容量测试、额定电压下介损及电容量测试、局部放电测试。发现该只电流互感器10kV下介损与额定电压下介损相比超过0.003,局部放电量为234pC(标准值为20pC),均超过标准值要求。解体发现该C相电流互感器 L2端腰部内侧第4屏、第5屏、第6屏铝箔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纵向开裂,长度为150mm,纵向宽度为5mm,其中第6屏最为严重。 该电流互感器基本参数:型号:LB7—110W;额定电压:110kV;额定绝缘水平:126/185/450 KV;额定电流比 :2×300/5 A;出厂编号: A:504 B:499 C:493;生产日期:2002年5月。 * (2)带电测试与分析 2013年3月19日,对某220kV变电站进行例行电容型设备带电测试时发现,193单元C相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较A、B相横向比较,其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将本次测试数据与该设备初值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将临近187单元电流互感器作为参考设备),C相的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变化量为0.004,超过规定值,而另外A、B相变化很小、未超过规定值。本次及历年带电测试数据见表10。 其中电容量是根据参考设备停电试验数据换算后的绝对量。 表10 193单元电流互感器带电测试介质损耗及电容量数据 试验时间 参考设备 测试数据 A B C 2010-6-25(初值) 187 -0.0001/0.9454 0.0009/1.0129 0.0006/1.0054 2011-4-11 187 -0.0001/0.9454 0.0009/1.0129 0.0006/1.0054 2012-10-25 187 -0.0001/0.9454 0.0009/1.0129 0.0006/1.0054 2013-3-19 187 0.0003/0.9462 0.0012/1.0136 0.0049/0.9994 * 表11 187单元电流互感器停电例行试验数据 1)纵向分析。193单元C相电流互感器2013年带电测试介损值较2012年增长为0.0043,变化量>0.003且≤0.005,达到异常标准。电容量未见异常。 2)横向分析。A、B相的带电测试数据较稳定,但C相介损值有较明显的增长,与A、B相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3)对相对值进行换算。参考设备187单元C相电流互感器的停电介损值为0.00258(见表12),193单元C相电流互感器的相对介质损耗因数为0.0049,根据换算公式,推算出193单元C相电流互感器本次的介损值为0.00748,其值接近了Q/GDW 168《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要求的注意值(0.008)。 为避免参考设备选择不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188单元电流互感器为参考设备再次对193单元进行测试。经比对,193单元C相介损值较A、B相仍有较大变化,可以排除187单元C相电流互感器存在质量问题。 考虑到影响带电测试数据的因素较多,于是对该电流互感器补充进行了红外测温和带电油色谱分析试验作为参考。红外测温结果显示无明显异常。油色谱试验数据显示C相设备试验色谱分析氢气含量13011.9μL /L、总烃640.0μL /L严重均超过注意值,经计算三比值为编码为010,故障类型判断为低能量密度的局部放电。 试验时间 试验数据 A B  C 2005-5-18 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