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护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第六章发热课件.ppt

发布:2017-05-29约1.7千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体温调节中枢损伤;发热和过热的比较;体温升高的分类; 观察患者体温升降的速度、幅度、高温持续时间,绘制成体温曲线。在一定时间内的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 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可保持数日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发热激活物; ;葡萄球菌;(2)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致热成分:全病毒体及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致热成分:全菌体及所含的荚膜多糖和蛋白质;致热成分:代谢裂解成分和外毒素;致热成分:裂殖子和疟色素;(二)体内产物;发热激活物;;LPS;LPS; ;多种激活物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内毒素可诱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将其注入大鼠或家兔静脉,可引起明显发热,该发热反应可被布洛芬阻断;能引起各种动物的发热反应,但作用弱于IL-1和TNF;发热激活物;1. 体温调节中枢;2. EP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图 . EP作用的部位示意图; 无论EP通过什么途径到达下丘脑,它们引起发热都有一个潜伏期,提示EP需要通过一定作用方式才能引起发热。;二、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PGE合成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对许多EP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 NaCl ? 脑内? 发热 ? CaCl2 ? 脑内?降温 同时,CSF中cAMP? ?降Ca2+剂(EGTA)? 脑内?发热 同时,CSF中cAMP?;环磷酸腺苷(cAMP);?中枢注入CRH?脑温,结肠温度?; ? IL-1,IL-6可使离体、在体下丘脑释放CRH; ? IL-1?,IL-6引起的发热,可被CRH受体拮抗 剂或抗体阻断。; 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热时体温极少超过41℃,即使大大增加致热原的剂量也难超过此限,表明体内必然存在自我限制发热的因素。; 精氨酸加压素 (arginine vasopressin, AVP) ? 脑内注射AVP?解热 ?不同的环境温度,解热作用对体温调节的效应器产生不同的影响 ? 降低AVP?增强致热原的致热效应;?-黑色细胞刺激素 ( ?-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MSH) ?EP性发热时,脑内?-MSH 含量增高 ?EP发热时,在脑室中隔区注入?-MSH解热 ?阻断?-MSH,再给IL-1致热 发热高度 明显增加,时间延长 ?解热作用与增强散热有关;   脂联蛋白A1(annexin A1) ? 一种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存在脑、肺等器官。 ? 糖皮质激素解热依赖脑内脂联蛋白-1的释放。 ? 给大鼠中枢内注射脂联蛋白-1,可明显抑制EP 的发热效应。;图 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热限(febrile ceiling) ;;交感神经(+);2.高温持续期;3.体温下降期;发热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1.体温上升期 产热 ? 散热 2.高温持续期 产热 ? 散热 3.体温下降期 产热 ? 散热;第三节 代谢与功能的变化;一、物质代谢的改变;2. 循环系统:HR↑(T↑1℃ → HR↑18次/min) BP:体温上升期略有升高; 高峰期和退热期轻度下降 ;(一)对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影响 抗感染能力增强 适当发热使免疫细胞功能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增强。 EP使循环内铁的水平降低,从而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高温可将热敏感病原微生物灭活。 抗感染能力减弱 过度高热降低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NK细胞活性; 抑制多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趋向性和吞噬功能。;;发热对机体的利弊:;第四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Thank you!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