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淀区期末试卷讲评20121.ppt

发布:2017-05-31约6.6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一些变化—以典型的群落演替为例 42. 力争覆盖动物激素调节及稳态的相关知识。 2.关注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36.斯坦曼由于“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系统方面作用的发现”而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下列关于树突状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直接与B细胞和T细胞相接触 B.该细胞的树突与神经元并无关联 C.能够直接刺激T细胞活化和增殖 D.能够摄取抗原并在细胞内部处理抗原 希望借助此题落实免疫应答知识 情境:被膜小泡运输物质 考点: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功能、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转运和分拣。 考查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期待: 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②膜系统是真核细胞复杂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加深对膜系统的认识 ③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高度有序的 试题创作的思考:一些围绕细胞的生物学问题 胞吞形成的内吞泡靠什么来识别和处理?如何在细胞内找到正确的靶位点? 为什么内质网、高尔基体腔内的蛋白质和某些膜整合蛋白被选择性地包入小泡? 不同类型的运输小泡具有什么样的分子信号?如何依靠这些信号标记引导小泡同特定的靶位点膜结合? 小泡和细胞内的膜结构融合的机制是什么? 膜泡运输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器的胞质面具有特殊的膜标志蛋白。许多膜标志蛋白存在于不止一种细胞器,可见不同的膜标志蛋白组合,决定膜的表面识别特征。细胞内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包被小泡具有不同的物质运输作用。 网格蛋白包被小泡 :高尔基体向质膜、溶酶体的运输 受体介导的内吞,质膜向溶酶体的运输 COPII被膜小泡: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COPI被膜小泡 :捕获逃逸的内质网驻留蛋白 细胞的膜泡运输中,粗面内质网相当于重要的“物质供应站”,而高尔基体是重要“集散中心”。 44.(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15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_____________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 (3)据图15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 2011-2012学年度高三期末练习 试卷讲评 zhonglie@163.com 柳忠烈 1.基本背景 ①一轮复习结束或接近结束 ②第一次与高考考查范围完全吻合 ③期中后的复习时间相对紧张,特别是元旦后 ④新的考试说明没有发布,但预计调整会很小 ⑤与期中考试一起完成学科知识覆盖,特别是核心知识的覆盖。 一、命题背景和指导思想 2.指导思想 ①期中对于必修一、选修一和选修三的考查相对充分和细致。本次考试考查的重点在必修二和必修三。 ②既需要充分考查知识及能力,又要注意保护学生信心。既要为发现学生问题、诊断反思教学提供重要依据,又要为将来延伸和发展提供空间,使测试产生积极的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的作用。 ③本次试卷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是与理科综合能力考试的能力要求相靠拢的必然要求。 ④按以往经验,期末考试是几次考试当中比较难的一次。10和11年期末试题均分为56左右。期末期望值在56~58之间。 试题知识板块 3 2 41 41 13 分值 26、29、30 27、28 18、19、20、21、22、23、24、25、35、36、37、38、39、40、42、44 6、7、8、9、10、11、12、13、14、15、16、17、31、32、33、34、43、45 1、2、3、4、5、41 题号 生物技术实践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稳态与环境 遗传与进化 分子与细胞 30 19 12 39 分值 7、15、25、31、32、33、35、43、45.(1)、45.(2)、45.(4) 3、14、17、20、21、34、37、41、44.(3) 4、10、26、30、39、44.(2) 、45.(3) 1、2、5、6、8、9、11、12、13、16、18、19、22、23、24、27、28、29、36、38、40、42、44.(1)、44.(4) 题号 综合运用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理解能力 试题能力板块 二、对试题讲评的期望 1.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水平的提高 高考一旦考查到某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的时候,往往是在这一个点上面的考查是深入的、充分的,甚至于是“一针见血”的。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