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子核1-4.ppt

发布:2017-05-24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半衰期为T,原来质量为m0的放射性物质经过时间t,剩余的质量m为: 2.半衰期的物理意义 半衰期反映了大量原子核衰变的快慢,这种快慢由原子核自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这是一种统计规律,对单个原子核是没有意义的。 经过一系列?衰变和?衰变后,可以变成稳定的元素铅206 ,问这一过程?衰变和?衰变次数? 解:设经过x次?衰变,y次?衰变 238=206+4x 92 = 82 + 2x - y x=8 y=6 8次α衰变,6次β衰变 例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示,由图可以知( ) A.该核发生的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 BD a b 例2: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在天平的右盘加444g砝码,天平才能处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 A.222g B.8g C.2g D.4g D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虽然放射线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 探测射线的方法 1、使气体或液体电离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射线径迹 射线径迹 观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 a 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 原因:a 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 ?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 原因: ? 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 γ粒子电离能力很弱,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直而粗 比较细,且常常弯曲 -----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设备 气泡室是由一密闭容器组成,容器中盛有工作液体 二、气泡室 带电粒子的径迹呈曲线是由于在磁场中受到了洛伦兹力 二、气泡室 气泡室利用了射线的电离本领。 粒子通过液体时在它周围就有气泡形成,可分析粒子的动量、能量和带电情况。 二、气泡室 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在1928年与米勒合作研制出的计数器用来检测放射性是非常方便的,盖革管的结构如图所示: 窗口 阴极 阳极 接放大器 粒子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1、构造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2、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具体分析: 射线粒子进入管中,使管中气体电离, 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撞击气体分子,又使气体分子电离…… 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可以产生大量电子,在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将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 不足:不同射线在计数器中产生的现象相同,因此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种类;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向来的时间间隔小于200μs,计数器也不能区分。 3、盖革-米勒计数器优缺点 §19.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 * * *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9.1《原子核的组成》 人们通过什么现象或实验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就是从天然放射性开始的。 1.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天然放射性现象: 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一、天然放射现象 钡铀云母 翠砷铜铀矿 斜水钼铀矿 铀钙石矿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三种射线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三种射线的性质对比 最弱 最强 c ?光子 较弱 较弱 接近c 电离本领 贯穿本领 速率 组成物质 ?射线 ?射线 ?射线 射线种类 氦核 电子 最强 最弱 1.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三、原子核的组成 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的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原子核是否只是由质子组成呢? 核的质量 质子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