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两首(《竹石》《 石灰吟》).pdf

发布:2025-04-05约2.2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竹石》《石灰吟》

一、欣赏图片,揭题。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到图片中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诗句?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曾赋诗作画赞美它们,留下了许多名篇

佳作。除了赞美以外,他们还时常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些美好的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清代画家郑燮题写在他自己画的竹石图上的诗——《竹石》。

二、初读古诗。

1.了解作者。作者郑燮,他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号——板桥。说说你的了解。

2.理解题意。--这首诗的题目是竹石,同学们怎么理解?(板书:竹子)

3.初读古诗。

师:先请大家自由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诗的韵味。

4.指名读,评议。谁先来读读《竹石》?(3个)(正音:坚劲)

5.齐读。

--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如果读的时候能按照一定的节奏、注意停顿,一定会更有韵

味。我们一起来一遍,齐——

三、品读赏析《竹石》

下面再请每位同学小声地读读、品品,诗中的哪个字、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可以圈一

圈,简单地写写批注。

(请说清楚第几句中哪个字哪个词,以及你是怎么理解的)

●“咬”——指名说,补充

-这个“咬”字把竹子当作人来写,表现竹子牢牢地(拼了劲地)扎根在山石间。

那你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的情景吗?

●“破岩”是什么?(岩石裂开的缝隙。)这样的缝隙对竹子来说意味着什么?(营养、

水分缺失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联系前一句,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牢牢扎根在山石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坚强不屈),指导朗读。

●“千磨万击”“坚劲”,“东西南北风”。

A千磨万击磨难、打击多。那会有哪些磨难、哪些打击?(风霜雨雪„„)

B“劲”--汉语词典里注释是:坚强有力。想象一下坚强有力的竹子会长得怎样?

——也就是说(竹子遭遇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打击,还是„„)

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坚强不屈),指导朗读。

C东西南北风不只是指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吹来的风,还指来自方方面面的

磨难、打击。)

来自方方面面的磨难、打击很多很多,山石间的竹子始终表现得-

——(坚强不屈)读——

2.引读:

年年岁岁、朝朝暮暮,扎根在岩石缝里的竹子遭受了多少磨难、打击呀!

可是,面对狂风的肆虐,暴雨的浇淋,竹子——读(前两句)

面对霜雪的欺压,冰雹的击打,竹子——读(后两句)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整首诗,齐——

3.走进诗人

--诗人郑燮写《竹石》仅仅是为了赞颂竹子吗?让我们走进郑燮,读一读有关他的资料,

相信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指名说。(这就是不畏权贵,一心为民的郑燮。)

——-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他写《竹石》其实就是写谁?竹子就是谁?)

他是在借竹子抒发自己坚强不屈,一心为民的情感呀!(再齐读全诗)。

三、小组合作学习《石灰吟》。

过渡:借一种事物来表达诗人理想和情感的方法,叫“托物言志”也叫——,这

样的诗还有很多,让我们再走进一位诗人,再读一首古诗《石灰吟》。

1.请拿出导学单,各个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2.反馈

1.《石灰吟》的“吟”注释说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可以理解为()。

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是(),它的本质特点是()。

你是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它的这个特点的呢?——读

作者借这种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你说于谦——,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的?——读

(很有气势)(很有高风亮节的味道)(像一位凛然正气的诗人站在了我们面前)

3.你们觉得《竹石》和《石灰吟》两首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

A两首古诗中的事物竹子、石灰都不畏艰险。

B两首古诗都是先描写事物,再借此表达情感的。

C两首古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板书:托物言志)

4.齐读两首古诗。

引:“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郑燮——坚强不屈;“要留清白的在人间”的于谦

——刚正不阿,他们的品质都很高尚。让我们带着对两位诗人的敬仰再一起读

读这两首古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