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类降压药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11月1日 CCB类降压药 药剂科 张廷廷 Ca2+调节细胞过程与钙通道阻滞剂的效应 组织细胞 细胞过程 钙拮抗剂的效应 窦房结、房室结 除极 抑窦房结起搏,抑房室结传导 心肌 除极、收缩 抑动作电位2相,降低收缩性 血管 收缩 扩血管,降低血压,减少静脉回流 支气管、胃肠道、泌尿道、收缩子宫平滑肌 收缩 缓解哮喘,试管痉挛,胆绞痛,痛经,膀胱疼痛 胰腺,垂体,胃粘膜 分泌 胰岛素,垂体,儿茶酚胺分泌减少 唾液腺,泪腺,胃粘膜 分泌 减少唾液,泪,胃液的分泌 肥大细胞 组胺释放 抑制脱颗粒 多形核白细胞 运动,释放酶体酶 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激活 血小板 聚集,收缩,胞排 抑制血小板的激活 神经细胞 递质释放 减少递质释放 降 压 作 用 机 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钙通道 过多 开放 Ca2+内流↑ 细胞内肌浆 网释放Ca2+↑ 细胞内Ca2+↑ 小动脉收缩 血压← 拮抗 CCB Ca2+通道阻滞剂 Ca2+通道 细胞膜 非高度血管选择性CCB同时作用于心肌组织和血管平滑肌的Ca2+通道,扩张血管的同时,产生影响心肌收缩的负性肌力作用(如硝苯地平,非二氢吡啶类CCB) 降 压 作 用 机 制 CCB类降压药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CCB遭受安全性质疑的同时新一代CCB诞生 维拉帕米 首次合成 1962年 硝苯地 平问世 1967年 地尔硫卓 研发成功 1974年 1970s 用于治疗心绞痛 Fleckenstein提出CCB概念 1980s 用于治疗高血压 1990-1995年 发现CCB某些副作用 1995年 CCB引发 安全性风波 新一代CCB 诞生 心梗、充血性心衰以 及死亡的发生率↑ CCB类药物分类 分组 组织选择性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二氢吡啶类 动脉心脏 硝苯地平 尼群地平 硝苯地平缓释/控释 非洛地平缓释 氨氯地平 拉西地平 左旋氨氯地平 苯噻嗪类 动脉=心脏 地尔硫卓 地尔硫卓缓释 苯烷类 动脉≤心脏 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缓释 苯噻嗪/苯咪唑类 动脉心脏 米贝地尔 CCB类药物作用特点 分代 代表药物 作用特点 第一代 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地尔硫卓 起效快、作用短,需多次给药,副作用较明显,负性变力及变传导作用 第二代 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缓释/控释、尼莫地平、尼群地平 24h血压有波动,有潜在的神经体液激活,生物利用度差 第三代 普尼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 平稳起效、作用时间长,神经体液激活不明显,安全。 CCB类药物药理作用 (一)对平滑肌的作用 1、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1)扩张动脉:BP↓,硝苯地平作用最强。 (2)扩张冠脉:冠脉循环和侧支循环↑,硝苯地平作用最强。 (3)扩张脑血管:尼莫地平、氟桂利嗪作用最强。 (4)扩张外周血管:可治疗雷诺病等 (5)扩张肾小动脉:肾血流量↑,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利尿),肾脏保护。 2、松弛其他平滑肌:呼吸道、消化道等 CCB类药物药理作用 (二)对心脏的作用 1、负性肌力作用: Ca2+内流↓→“兴奋-收缩脱偶联”→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 →耗氧量↓ 2、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 Ca2+内流↓→4相自发除极速率↓→窦房结自律性↓0相除极↓ →心率↓ CCB类药物药理作用 (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1、减轻Ca2+超载所造成的动脉壁损害 2、抑制平滑肌增殖和动脉基质蛋白质合成,增加血管壁的顺应性 3、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 CCB类药物药理作用 (四)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1、对红细胞的影响:抑制Ca2+内流,并保护钠、钙泵,减轻Ca2+超负荷对红细胞的损伤 2、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性产物的合成释放,促进膜磷脂的合成,稳定血小板膜。 CCB类药物药理作用 (五)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