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能干扰源定位技术.doc

发布:2017-08-15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技术试验名称:智能干扰源定位项目 承担省公司:北京公司 2009年12月 目录 一、 试验情况概述 3 二、 试验主要结论 3 三、 试验主要成果 3 四、 下一步工作建议 3 五、 其它 3 试验情况概述 介绍试验主要背景,拟解决的问题,试验开展时间,试验组织,试验进行情况等信息(可展开多页) [试验背景] 随着移动通信资费的不断下降,用户对手机的依赖的不断提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移动通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但是,网络上存在着大量影响网络质量的干扰设备:阻断器、直放站、其它通信设备、不法信号发射器、等等,这些设备给移动通信设备所使用频率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严重的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给周边用户通话感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的民用移动通信系统,在干扰定位、排查工作方面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干扰查找仍是沿用传统手段,这些手段存在响应时间长、定位速度慢、定位精度低、过度依赖人工经验等一系列问题,急需探求更加科学、精准的干扰定位、排查手段,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干扰问题。现有干扰定位技术手段是: 第一种技术手段:优化工程师拿着手持扫频仪和定向天线在受干扰地区扫频,通过在多点找到干扰信号电平最大的方向,采取逐步逼近干扰源可能的位置; 第二种技术手段: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采用的干扰排查方法,通过将扫频设备和自动旋转天线安装在汽车上,实现了干扰源来波最强方向的自动判定和干扰源定位过程的机械化。该方案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试验目的] 该研究主要是利用现网TD智能天线的多天线阵子的特点,结合先进的DOA估计算法和无线信号特征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干扰源的快速(实时)、准确、自动定位,并可以实现大规模组网条件下多干扰源的识别与定位。期望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减少日常干扰源排查的工作量。但最重要的是可是实现重点地区实时、全面的干扰源监控,提升了中国移动精品网络的品质。 [试验开展时间] 2009-5~2009-12 试验主要结论 [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TD智能天线来实现TD系统外干扰源的主动、实时、自动定位。从干扰定位的两个阶段(找方向、定位置)而言涉及到干扰源定向技术的研究、定位伙伴选择技术这两个关键技术的研究。而且现实环境下,干扰源过多也会给定位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详细研究内容] 1、干扰源定向技术研究 干扰源定项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空间谱估计算法来解决干扰源定向的问题。下面仅以项目组克服的诸多困难之一来介绍。空间谱估计算法往往是对窄带信号而言的,如果对TD全频段进行干扰源定位,那么首先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算法不适应,为此北京公司项目组提出了智能干扰分割技术。该技术不但解决了算法的适应性问题,还带来了分集增益,进一步提升了定位精度。 2、定位伙伴技术的研究 找到了干扰源方向,那么需要在干扰源周边找到参与干扰源定位的基站。参与干扰源定位的基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规则1:干扰信号尽量平行于法线入射; 规则2:接收信号强度强的基站优先; 规则3:参与定位基站尽量平均分布于干扰源周边; 规则4:接收信号属性与其它基站不同,则不能选入; 3、多干扰源问题的研究 为了解决多干扰源问题,需要对定向的波束赋予一定的属性。这样才能解决多干扰源的难题。 4、硬件设备的开发 定位的基础在于能将智能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严格同步的采集下来,为此北京公司专门委托相关厂商开发了8通道实时同步采集器。 [试验结论] 开阔环境下,DOA估计精度非常高: 复杂环境下,单干扰源定位精度也非常高: 开阔环境下,双干扰源定向精度非常高 注:由于受试验场条件限制,复杂环境下双干扰源定位试验没有开展。 试验主要成果 [输出专利] 《一种大规模TD-SCDMA网络中多干扰源定位的方法》,《一种基于DOA估计的干扰源定位系统中定位参考点的选取方法》 [输出建议] 建议集团公司将干扰定位技术标准化,并将干扰定位技术应用于TD基站,作为一种未来TD基站基本功能。 下一步工作建议 无 其它 无 新技术试验 7 / 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