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花岗岩类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PDF

发布:2018-11-20约3.68万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区域地质调查导论 李永军 第三章 花岗岩类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花岗岩类的基本概念及产出特点 一、花岗类岩类的基本概念 1.花岗岩概念 花岗岩(Granite )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深成酸性火成岩,SiO 含量多在70% 以上,颜 2 色较浅,以灰白色、肉红色较为常见。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组成。石英含 量在20% 以上。碱性长石常多于斜长石。斜长石主要为酸性,碱性长石为各种钾长石及 钠长石。深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具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 花岗岩依深色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 闪花岗岩等;依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 及片麻状花岗岩等。通常呈岩基、岩株、岩钟等产出。花岗岩在我国有广泛分布,各个 地质时代都有出露。与它有关的矿产也极为丰富,主要有钨、锡、钼、铋、汞、锑、金、 铜、铅、锌、铌、钽、铍等以及放射性元素等矿产。 狭义的花岗岩是指含石英 20 %~60 %,碱性长石占长石总量 65 %~90 %具花岗结构 的岩石。 2 .花岗岩类概念 图3—1 花岗岩类过渡种属关系示意图(据高秉璋等,1991) 在野外,狭义的花岗岩常和含石英的中酸性深成岩伴生,并随石英含量减少,斜长 1 第三章 花岗岩类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 李永军 石量增多,长石牌号增大而向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过渡,随石英含量减少,钾长石含量 增多并向石英碱长正长岩、碱长正长岩过渡。花岗岩与这些含石英的过渡性岩石总称为 花岗岩类。包括 SiO 含量在 60 %以上的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 2 闪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 碱长正长岩等酸性、酸碱性和中酸性岩石,一般以含石英超过5 %和具花岗岩外貌为特 征。这些岩石类型,在成因上常有一定联系,在空间分布上关系也非常密切。但是,必 须指出,在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条件下,其他一些中、基性岩类,如正长岩、闪长岩、 二长岩和辉长岩等,它们的石英含量低于5 %,SiO 含量低于60 %,与上述岩石类型仍 2 有密切的伴生和成因联系,因而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以列入花岗岩类岩石系列的研究范围 之内,即花岗岩类(图3—1)。 二、花岗类岩类的分布与产出特点 花岗岩类岩石是大陆壳中分布最广泛的岩石之一,是构成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大陆地壳形成发展的历史中,花岗岩类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长期以来,花 岗岩类是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1.花岗岩的分布 从全球和区域构造带(造山带)的角度看,花岗岩类具有明显的区域成带状分布的 特点,在时间上则显示出花岗岩浆多旋回活动的特点。由于同一个岩带内在不同地质时 期有不同的构造环境,所以,常常形成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转化、叠置和迁移,显示 出多成因的特点,因此,花岗岩类在时、空分布上的“区域成带性”、“多旋回性”和“多成 因性”是花岗岩类分布的基本特征。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 有密切关系。 2 我国花岗岩类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 85050km ,占侵入岩出露总面积 86.5 %,约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 %左右。从太古宙到新近纪均有。 2 区域地质调查导论 李永军 2 .花岗岩类的产出特征 但从一个区域地质填图项目或从一个单独填图图幅范围来分析,花岗岩类的产 出特点主要是指其在野外露头尺度的主要出露样式和位态。总的来说,由于大多 数花岗岩类是通过主动强力就位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