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国大学商学院.DOC

发布:2018-11-24约2.61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国大学商学院 专题研修资料汇编 内部使用 美国美中商学院 2012年2月 目 录 一、美国大学商学院的发展模式 二、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新特征 三、美国大学商学院的专业设置 四、美国大学商学院管理学PhD专业分析 五、美国大学商学院课程的新趋势 六、美国著名大学商学院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分析及其启示 七、美国大学商科潜力专业 八、哈佛商学院对领导力价值观的阐释 九、哈佛商学院对领导力的培养 十、商学院是否能培养企业家 美国大学商学院的发展模式 历史上来说,商学院的成长是一个典型的美国(USA)现象。20世纪商学院的快速成长与美国(USA)商界在全球的领军趋势正好是相吻合的。美国(USA)的商业模式是其他国家试图模仿的对象,同样,其商学院的教育模式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商学院成长。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成长中国(CHINA)家新兴市场转移,80%的世界市场增长发生在这这里,而其中的一半来自于低收入的国家。全球化早已不是什么新兴词汇,更不是什么商业秘密,而是国际市场成长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成功的商业日益国际化,顶级商学院也将全球化作为其成长壮大的一项重要指标。 美国(USA)商学院作为全球商界精英人群的孵化地,对学校课程和学生构成的国际化程度一直十分注意,因为这对他们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竖立良好的全球化形象有积极帮助。国际学生群体的存在往往标志着该学院追求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成长方向,并且为学生们在校园里提供直接的国际交流机遇。 但一些商学院最近纷纷表示,很多科目的国际申请人明显减少。根据美国(USA)管理商学院联合会(AACSB)的数据,总体来说,美国(USA)商学院国际学生的招收比例在2009-2010年度下降到24.8%,而两年前是26.5%。这一情况在国际化知名度非常高的商学院如哈佛,沃顿等学校或许并不存在,但对第二梯队的商学院尤其明显。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2012届国际学生的录取率仅为16%,是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很多商学院为了确保国际学生入学人数而采取了各种积极主动的招生手段,如资助国际背景的校友派遣回招生地开展学校宣传推广,利用在国外实习的在校生开展招生活动,还有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非热门的土耳其和非洲等地。 然而,国际学生的人数和比例越高就说明商学院的全球化程度越高吗?显然不完全是这样的,更为合理的评判是商学院如何培养自己的MBA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国际化的商业模式。有一些学校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尝试采用多种语言教学,并且开设海外校区。而大多数商学院现在则是以规定或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在海外开展实习或者调研为主,但这种短期做法还是无法满足MBA学生对该成长中地区或领域的深层次的了解。 除了扎实地掌握必要的商业知识,作为具有全球头脑和眼光的MBA毕业生,更重要的是要对包括政府,商业操作,以及社会习惯等地方在内的不一样文化背景有非常的理解。在非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前车之鉴表明,商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被当地文化所接受,而顶级商学院的毕业生们往往未能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案。由此看出,商学院如果要进一步加强其全球化,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深化全球化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创新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新特征 现代企业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商学院可以以此为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创造知识。   对当代的企业来说,“服务”正在成为创造价值的同义词。即使在制造业中,服务(而不是产品销售)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也在源源不断地增长。例如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劳斯莱斯(Rolls-Royce Engines),其总收入的54%即来自于售后服务合同。劳斯莱斯为客户提供使用价值,而不是简单地为客户的供应链提供一个部件。航空公司都希望飞机安全可靠,与生产完毕把发动机往组装工厂一放即宣告万事大吉的制造商相比,能够提供完善售后服务的劳斯莱斯显然更值得合作。   可是反观现在的商学院,它们好像还是仅仅在卖产品——理论、课程和毕业生。这是因为它们一直在依靠一套“银行”模式来进行管理教育。在商学院眼里,知识等同于货币,它们像老式的零售银行对待货币那样对待知识。研究人员从管理者和商业人士那里收集实践经验,把它们转化为一般性的模式和理论,存储在学术刊物和书籍中,然后再回头卖给管理者。为了获取这种知识,大多数人不得不亲自去商学院上课,就像他们为了取钱要跑一趟当地的银行营业部一样。甚至远程教育也与银行的自动取款机无异:学生从网上下载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料包,远程教育变成了发行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知识被打入一个个彼此不相干的包裹,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从网站下载的方式发送到接收人手里,等待接收人日后慢慢消化。远程教育认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也与知识的源泉,亦即商学院隔着很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