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碘-1-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doc
产品名称:SDS编号:
PAGE
修订日期:第PAGE4页共NUMPAGES6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初编制日期:第PAGE1页共NUMPAGES6页
3-碘-1-丙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3-碘-1-丙烯
化学品英文名:allyliodide;3-iodo-1-propene
供应商名称:
供应商地址:
供应商电话:
邮编:供应商传真:
电子邮件地址: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H314: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应急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
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P403+P23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本品及其蒸气对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眼和皮肤接触引起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其他危害:暂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CASNo.
3-碘-1-丙烯
556-56-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5~10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症处理。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特别危险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遇高热时能分解出有毒的碘化物烟雾。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有限空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