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RF测试原理小结选编.doc

发布:2017-04-19约6.9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 8 - RF测试原理小结 本文旨在阐述RF测试项目的有关原理性知识,基本不涉及具体的测试方法,测试方法请参照相关文档。 首先学习射频离不开天线,要对天线知识有所了解。 天线(antenna)是RF系统中最关键的零件,发送的时候它负责将线路中的电信号转化为电波发射出去,接收的时候它负责将电波转化为电信号。根据洛伦兹定理,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因施加在天线上的电流不同,就会产生电波;当无线电波遇到天线时,电子就会流入天线导体而产生电流。 天线分为全向型和定向型两种。全向型天线收发所有方向的信号,定向性天线只收发天线所指向方向上的信号,可以将能量传送到更远的距离,信号也比较清楚,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向天线。 天线的长度取决于频率:频率越高,天线越短。根据经验,一般的简易型天线为其波长的一般。波长和频率的计算公式是:,例如使用830KHz的调幅广播电台,其电波的波长约为360米,因此必须使用约180米的大型天线。当然天线工程师可以运用一些技巧,进一步缩短天线,甚至可以做到随身携带的程度。 一般在天线的前端还会有个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其实将功率提升到做大功率后发送。 然后具体了解RF测试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一、调制带宽: 调制子载波占用的频带宽度,有20MHz(11b/g)和40MHz(11n)的,我们从频谱模板的波形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误差矢量幅度: 其是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与理想原始信号的矢量差,反映了调制的精度,是衡量信号质量的重要参数。原理上是接收到的码片信号,经过解调、解扰、解扩之后,再重复一遍发射端点的过程,即调制、加扰、扩频,然后再拿这个码矢量信号与接收到的矢量信号做矢量差,将其做统计平均,即为EVM值。EVM越大,说明信号受到的干扰越大,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越差;反之,干扰小,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就好。 EVM有幅度偏差、频率偏差、相位偏差之分。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影响幅度偏差,I/Q信号同步影响相位偏差,本振的噪声和电源噪声影响频率偏差, 影响EVM因素主要有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失真、噪声、以及供电环境。 EVM标准有IEEE标准和一些国家电信的标准,下面列出IEEE的标准供参考。 EVM 数据速率(Mbps)EVM(dB)6-59-812-1018-1324-1636-1948-2254-25 三、调制速率: 调制传送基带信号所用的码流率,它反映在被调子载波变化的快慢上,有6Mbps、12 Mbps、18 Mbps、24 Mbps、36 Mbps…… 四、发射功率: 有天线口发射功率(PA输出功率减去线损,尽量减少线损)和空口发射功率(用等效全向发射功率EIRP描述,天线口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之分,用功率谱密度描述,取RMS值衡量。 五、频率偏移:Frequency Error 指发射信道中心频率的偏差,其反映了中心频率的精度,一般取决于本振的精度,可以通过调整本振的匹配电容来纠正偏差。其中11b:要求频率偏移在±25ppm以内;11a/g:要求频率偏移在±20ppm以内。 六、接收灵敏度: 指接收机能解调的最小信号电平,就是信号的最小功率值,换句话说就是在保证所要求的误比特率的情况下,接收机所需要的最小输入功率。一般我们用误码率来衡量接收灵敏度,而不能用直接进入接收通道的信号来衡量,因为在满足一定的信噪比SNR的情况下,非常小的信号都可以解调,而当伴随信号的噪声和接收通道的噪声增加时,此时信噪比就会下降,误码率迅速增加。 一般情况下要求误码率在百分之十左右,测试的时候要求发1000个包,11b时接收到920以上,11g/n接收900个包以上时的最小信号功率,就是要测量的接收灵敏度。 从下面接收灵敏度IEEE标准中可以看出,当数据率越高,接收器所接收到的信号就越容易被损毁,接收灵敏度要求的功率电平就越大。 11b 数据速率(Mbps)接收机门限电平(dbm)1-2-5.5-11-76 11g 数据速率(Mbps)接收机门限电平(dbm)6-829-8112-7918-7724-7436-7048-6654-65 11n 20M 数据速率(Mbps)接收机门限电平(dbm)MCS0-80MCS1-77MCS2-75MCS3-72MCS4-68MCS5-64MCS6-63MCS7-62 11n 40M 数据速率(Mbps)接收机门限电平(dbm)MCS0-77MCS1-74M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