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管理讲解.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6
- -
塔里木油田石化分公司
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操作规程是企业组织生产的技术依据,是指挥生产和岗位进行正常操作的技术法规,其目的是优化并统一操作过程和方法,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分公司各装置都必须有操作规程,各级生产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均需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的编写要反映设计思想,总结生产经验、教训,执行上要保证安全生产,做到可靠、先进、合理、有效。
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工规程、停工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操作规定、DCS系统概述、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附录。
第二章 职责分工
分公司总工程师是负责操作规程编制与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批与发布。
科技信息处是装置操作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核、发布、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并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和使用情况。
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的执行情况。
机动设备处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的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大型机组、单体设备操作规程编制。
生产运行处负责组织操作规程中装置间互供系统专业内容的制(修)订,并进行专业审核及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
各生产部门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核、上报及日常管理,负责组织审批后操作规程的使用并严格执行。
第三章 操作规程的编写
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
操作规程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
操作规程必须总结长期生产实践的操作经验,保证同一操作的统一性,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有利于生产安全;
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装置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操作规程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降低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效率???
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操作规程必须能够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往复和螺旋式提高。
操作规程编制方式
成立编制小组。在公司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下,各生产部门经理具体组织,成立各生产部门装置操作规程编制小组,每一个小组必须包括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三个层次的编制人员,至少有四人组成。
集体研究讨论。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保证操作规程正确和可操作。
操作规程的内容
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具体目录见附件一。
操作规程编写中的部分名词解释:
稳定状态:是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中,可以停留较长时间,进行条件确认或问题处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过渡状态。稳定状态包括初始状态、最终状态和过渡的稳定状态。初始状态对应装置或设备开停的起步状态,最终状态是开停之后的目标状态。工艺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须经过多个稳定状态。
退守状态:在装置或设备发生大幅度操作波动或事故时,为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防止操作波动或事故范围扩大,经过一系列操作过程,到达的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状态。在退守状态下,可以从容地考虑工艺装置或设备下一步的处理过程。
操作规程:是装置或设备从初始状态通过一定顺序过渡到最终状态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步骤、规则和程序。执行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可以退守到上一个稳定状态,确保安全地逐渐过渡到最终状态。
操作规程编写要点
工艺技术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装置概况:生产规模、能力、建成的时间和历年改造情况;
原理与流程:该装置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流程描述;
工艺指标:包括原料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公用工程指标,主要操作条件,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生产流程图:工艺原则流程图、工艺管线和仪表控制图、工艺流程图说明。流程图的绘制及图样中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装置的平面布置图:必须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气防器材及应急救援设施位置。必要时可单独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图;
设备、仪表明细:将设备、仪表分类列表,注明名称、代号、规格型号、主要设计性能参数等。
操作指南是正常生产期间操作参数调整方法和异常处理的操作要求。
编写思路:以生产期间操作波动的调整为对象,以控制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编写方法:首先确定针对的范围和目标;经影响因素分析后确定对象(必须用图),超过目标就认为操作波动,阐述正确的控制方法,最起码要定性描述,最好定量描述;针对可能产生的操作波动,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最后明确操作参数失控后所对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每个控制目标的操作指南
显示全部